青海脱贫攻坚交出“赶考”新答卷
循化线辣椒。
让贫困户会门手艺、有个“饭碗”,有致富技能
在我省,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是不少贫困群众脱贫的障碍。
对此,我省全面展开职业教育扶贫,实施技能脱贫行动,让贫困家庭的劳动力会门手艺、有个“饭碗”。
去年,我省将全省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列入年度培训重点项目,对贫困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费、交通住宿费补贴;对六州和六盘山片区就业技能培训和补贴标准上浮10%;对企业新招聘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或劳动力预备制培训的,给予培训费补贴和技能鉴定费补贴。
全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1.65万人次,大部分受训群众找到就业门路,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如今,在我省各地落地的“雨露计划”,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加油站”。
毛玉兰的家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哈啦直沟乡孙家村,全村248户中有105户贫困户,这“穷根子”在哪呢?孙家村地处偏远山区,多数人上完初中就再也没进过校门,没技能是脱贫的“拦路虎”。
“念完初中就没再继续读书,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出去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工资太低。”毛玉兰感慨道。去年,毛玉兰学了40多天的服装加工,成了村服装厂的一名缝纫工。“通过免费的技能培训,我在村上的服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我就希望能指着这项技能尽快脱贫,如果有条件再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说起将来的打算,毛玉兰信心满满。
“通过一系列‘雨露计划’措施,不但让贫困群众提高了收入,而且换了思路,使贫困群众获得从靠力气吃饭到靠本事赚钱的资本。同时,解决了贫困群众面临的迫切问题,帮助贫困家庭减轻了教育负担。”互助县扶贫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