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脱贫攻坚交出“赶考”新答卷
杂多县第三完全小学图书室里孩子们正在阅读。
把教育纳入扶贫“政策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希望、教育是未来。只有把贫困地区的教育搞上去,才能打通贫困地区的内部动脉,使贫困地区真正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近年来,我省将“教育”纳入扶贫的“政策包”里。
“因为家里穷,父母商量让我继续读书,还是出去打工,这个时候,学校告诉我从去年开始,贫困家庭学生的高中学费已经全免了!”
眼看着马上就要开学了,正当海东市乐都区桃红营乡的苏月因学费问题而一筹莫展时,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她打开了另一扇希望窗。
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省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是发挥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普惠加特惠的原则,更加注重教育脱贫。
根据《关于实施15年免费教育后相关收费政策》,我省2016年共投入资金17.6亿元,包括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学生在内的全省80余万名学生受益。2017年,省财政又投入资金18.36亿元,全省近90万名学生受益。
2016年上半年,一份饱含贫困家庭学子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预计到2019年实现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档案“全覆盖”,从而基本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脱贫体系。
此外,我省还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按照本科6000元、大专5000元、少数民族预科资助4000元,职校中职和高职3000元的扶持标准对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资助,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学致贫的问题。
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机制,采取异地办班方式,输送藏区六州7700余名学生到省外就学,占藏区高中阶段学生的11%。
2017年又争取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计划840名,9月份选送这部分藏区学生赴江苏、上海、天津、辽宁等10个省(市)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扶贫必扶智!我省努力补短板优化教育结构,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