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开展中(藏)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学生动手制作古法香囊。本报记者 郭靓 摄
“有同学体验过艾灸吗?”“可以分享一下艾灸的感觉吗?”……为传播中(藏)医药文化,普及中(藏)医药知识,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5月21日,小满节气,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携手青海省中医院、青海省藏医院、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中(藏)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藏)医药文化盛宴。
作为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实施的“从二十四节气走进青海传统中(藏)医药”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传承中(藏)医药魅力 塑造校园健康风尚”为主题,打造中(藏)医义诊服务、中(藏)医药文化展示、中(藏)医药实践活动、延伸活动四大互动体验区,学生通过“感、观、做、思、练”等多元方式,体验中(藏)医药的独特魅力。
现场,中(藏)医药文化展示区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来自省中医院的专家为师生义诊,解答健康问题,向学生展示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传统疗法。“耳穴压豆可以放松眼肌、预防近视、缓解压力。”高一(2)班学生久美多杰体验了耳穴压豆疗法:“没想到小小药丸有这么多功效,真是大开眼界。”
选材、称重、捣药、研磨、装袋……中草药的香气萦绕在中(藏)医药实践活动体验区,学生在了解了中草药的气味、功效和配方原理后,开始动手制作古法香囊。现场还展示了各种常见中药材标本,标注名称、功效、药用部位,以及藏医特色外治器械、古籍、植物标本、特色制剂,向学生普及中(藏)医药知识。
中(藏)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特色实践项目。2024年,在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协调下,由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与省中医院合作共建的青海省药用植物科研科普基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百草园科普站,是一个集教育、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场所,为我省药用植物科研科普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之外,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依托科普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藏)医药的兴趣和认知。”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说。
学生化身“小中(藏)医药传承人”,完成了一场中(藏)医药文化探索之旅。正如上海援青干部、省中医院院长林勋所言:“此次活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注重体验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营造浓厚的中(藏)医药文化氛围,让中(藏)医药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