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雪山脚下育“雄鹰” 探访果洛玛沁“牧家·育苗加油站”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张浩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19-10-09 查看数0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广袤草原上,学校是承载希望的家园。在玛沁县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美观舒适的塑胶跑道,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别具一格的建筑,让学校成为了草原上最美的地方。在学校以外的课余时间,回到牧区的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呢?

草原深处 发现“牧家·育苗加油站”

前往玛沁县雪山乡阳柯河村草山深处,牧民华青多杰正在放牧,他现在是当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职业放牧人。华青多杰说:“现在放牧都是要有学问的,要学会科学放牧,这样才能收入高、效率高。”

与华青多杰交谈中得知,像这样去“夏窝子”放牧,一般一出去就是三四天,如果牧场离家近也会带上闲暇的孩子一起放牧,如果草山很远就需要把孩子放在家里。在牧区,孩子们没处可去,是大人们头疼的问题。但今年不一样,雪山乡阳柯河村成立了“牧家·育苗加油站”,政府请来的老师给孩子教书识字,阳柯河村很多学生娃在课余时间去了“牧家·育苗加油站”。

来到阳柯河村,村支部书记国庆介绍,孩子们都愿意去的“加油站”是由玛沁县委宣传部牵头开办的。由于牧区教育基础薄弱,当地孩子们寒暑假期间无法参加各类活动,玛沁县充分利用农(牧)家书屋环境好、藏书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牧家·育苗加油站”,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外兴趣学习活动小组。

玛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娜说,经过前期调研、准备,今年,玛沁县35个村已经全部挂牌“牧家·育苗加油站”,举办活动累计达49次,学生参与率很高,并且给300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

追求创新 “雏鹰”学习有特色

听了安娜的讲解,好奇心又充斥在脑海,孩子们又是怎样开展学习活动的呢?带着好奇,记者又前往雪山乡阴柯河村。

阴柯河村村委会主任多杰才让说,为了让孩子们课余生活有意义,让家长们安心,减轻家庭负担,利用农(牧)家书屋环境好、藏书丰富的优势,专门购买儿童类读物藏汉双语版。为吸引孩子们来书屋学习,还配备了电脑、书本、画笔等学习用品,每周还放映幕布电影,丰富孩子们的课余学习生活。

13岁的楚玛忠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育苗”活动了。楚玛忠说,他家距离村委会有30公里,每天早上8点出发,由父亲开车送过来,在这里不仅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还有辅导老师辅导作业,真的很开心。

雪山乡阴柯河村的尕桑昂毛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擅长美术,作为两期学习班的辅导老师,她说:“每天看着孩子们到书屋学习,我心里特别开心,争取每个假期都回来给孩子们当辅导员,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吸引,安娜说:“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牧家·育苗加油站’成为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另一种教育载体,相信在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的同时,玛沁县的教育水平会不断提升。”

注重实践 民生教育大步走

在距玛沁县政府380公里的下大武乡,这里只有一个“牧家·育苗加油站”,吸引了全乡年扎、清水、尼青3个村委会的40名中小学生。

来到下大武乡光伏电站基地,辅导老师先用藏汉双语为孩子们介绍生态环境,讲解光伏是什么,再把两者联系到一起,讲解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系统讲解,让孩子们每天都学到新的知识。

学习识别药材,学习生态环保,不同实践学习的体验,贯穿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孩子们收获满满。下大武乡党委书记三智布说,看到孩子们都有不同的收获,他很欣慰。

三智布说,牧家书屋及牧家·育苗加油站是构建和谐新牧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牧民群众最为贴近的文化阵地,是牧民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