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孟达天池
孟达天池在青海省东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是青海省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孟达天池面积约300亩,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湖中水鸟飞翔,鱼儿舒然游动。
中文名称:孟达天池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70元
著名景点:华山松谷,回音壁,犀牛望月
所属城市: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适宜游玩季节:夏季
概况简介
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孟达天池就这样被成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
在海拔二千五百米的翠岭怀抱中,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这就是闻名的“孟达天池”,进入天池的门户后,只见悬崖峭壁,如刀削斧砍, 谷底清溪潺潺,令人心旷神怡。继而前往,便是孟达林区腹地。这里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挺拔、苍劲的古松和笔直高耸的山白杨交臂共生,又粗又长的藤蔓缠绕着高大的枫树。山风吹来,枝叶摇曳起舞,仿佛笑迎来客。孟达林区森林覆盖面积达十四万余亩,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最复杂、树木种类最丰富的林区。植物有一百五十三种,森林里栖息着麝、石羊、黄羊、狐狸、以及雪鸡、马鸡、尕垃鸡等奇禽异兽,林子里还有大黄、黄芪、党参、羌活、秦艽等一百多种药用植物。孟达林区简直是个“万宝林”,青海省人民政府已将其列为自然森林保护区。
孟达天池为中心的重点保护区,面积近2700公顷,有植物509种。此外还有大量的珍稀动物。林区内,怪石磷峋,瀑布垂挂。是青海省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通往天池的路由无数条长方形石块铺成,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骡马上山的马道,一条是行人的步道。据当地老百姓说,天池是个能预测天气的“神池”,如果天池的西南角出现一道沥青般的小弧形黑色水槽,预示着第二天要下小雨;如果这样的水槽穿过池中心抵达东南角,形成较大的弧形,预示着要下中雨;如果水槽穿过池中心贯穿东西,将天池分为南北两半,则预示着要下大雨;相反,黑色水槽如果通过池中心贯穿南北,则表明第二天是个艳阳天。
孟达林区不仅植物茂盛,禽兽奇特,而且景色秀丽,清幽宜人,实为天然佳景。这里怪石嵯峨,峰崖奇危,流泉飞瀑遍布其间,奇花异草充满山谷。“蛤蟆石”、“一线天”、“飞来峰”、“回音石壁”、“五子拜佛石”等奇石千奇百怪,竞相崛起,惟妙惟肖。尤其迷人的是那位于山区腹部的“天池”,犹如一颗晶莹美丽的明珠,熠熠生辉。周围常常云雾缭绕,恍若西天瑶池。这个面积约为266,400多平方米的高山湖泊,水深30米,清澈澄澄如镜,湖光山色如画,水波荡漾,风光旖旎。轻舟过处,水鸟声声,鱼鲤游跃,乐趣无穷。凡游登山至此,顿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天池”一直是孟达林区绝胜处!
孟达,这一绿色宝库,雄、灵、秀、奇兼而有之;这与当地撒拉族人民保护林区的义举是分不开的。中国倍加珍爱孟达,国务院早已将孟达林区划为自然保护区。当地政府正在修路铺石,兴建宾馆、疗养院,有计划的扩大旅游点,以便让更多的中外游人前来观赏孟达的绮丽风光。
衣着用品
要带足衣物及随身用品,由于高原早晚温差较大,且气候变幻无常,需要及时增减衣物,以免感冒。高原紫外线较强,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护肤霜、润唇膏、长袖上衣、毛衣等都是必备用品;最好不要穿短袖上衣和短裤,鞋子最好是旅游鞋或登山鞋。
交通信息
在西宁长途汽车站乘到循化县的客车,路程140公里,票价30元左右。根据高原医学理论以及多年来高原旅游者积累的经验,提示广大高原旅游爱好者建议携带抗高原反应产品,还要谨记四大注意事项,轻松畅游高原。
主要景点
华山松谷
木厂沟山脚下至游客进入林区河石的小路,是通往天地的幽幽小径,山谷青松白桦,人称“华山松谷、这里清清溪流,缘路绕行,青松白桦,千技如鲲鹏展翅,盘根如龙抓石,山涧巨石像群家争饮。尤其是冬天,银装素裹,冰凌琼花,别有一派北国林海风光,这就是引人入胜的“华山松谷。
回音壁
从华山松谷行至向右300米的地方,叫回音壁,这种由花岗岩组成的峭壁,长百米,高十余米,有折射声音的效果,叫“回音壁、峭壁上长有华山松,珍珠梅等。如果在这里大声喊叫,遥远的山谷里可以听到“喔喔”的回声。
犀牛望月
独蹲于辽东标下的色岩石,形状酷似一头犀牛,昂首仰望天空,人称“犀牛望月。
西山卧虎
位于西山峰,被命名为“西山卧虎”的巨石长约5米,高约3米,耸立于峭壁于仞的西山峰顶,前身微起,昂首西望。当夕阳欲坠,群山合黛时,晚霞映卧虎,雄浑悲壮,其姿态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一青石,形如怀抱幼子,坐在大巨石上的母猴,形象逼真生动。
神仙洞
位于孟达天地大坝西沟内峭壁上的这个石窟,海拔2402米,横排3个洞,人称“神仙洞. 藏族称“拉隆殊康’, 是西藏吐蕃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又叫拉隆毕多)的修行室。公元9世纪中叶842年),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僧人拉隆毕多在拉萨大昭寺前,箭杀暴君达磨后,为避祸辗转逃来此处,在此洞居住修行。据说,他和囚禁佛逃来,居住在旦斗寺的“藏姚玛”三智者,当时有联系并交往,至今众多藏族群众慕名前往,成为藏传佛教圣迹之一,周围各县群众名前冠有“拉隆”二字者,多为朝拜拉隆珠康后所添加,如嘉饶嘉措大师的父亲叫拉隆杰,母亲叫拉隆吉等。另据《河丹志》记载,约明代成任年间(公元1465年)道士希阳子又来昆洞庭潮修真,孟达天池又与道教结下了姻缘,洞旁有一石块,据传是“拉隆毕多升天的地方。
基本概况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东北20公里的黄河上游南岸,有一处被誉为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的地方,这就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个以野生植物为主的孟达自然保护区——孟达林区。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面积954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孟达天池面积约300亩,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湖中水鸟飞翔,鱼儿舒然游动。
孟达天池已成为青海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地理位置
青海省东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的当蕊——五台山区。
西宁东南方110多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9544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
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阿沁卡金——当蕊。
五台隆起带。地貌为黄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悬崖峭壁,沟谷狭窄,呈V字型。由于保护区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气流的侵袭,又迎着东南气流,区内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温5.4℃。地形相对高差大,致使气候有暖温性、温性和寒性各种特征。年降水量622.7毫米,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
区内有五条河沟,由南向北流入黄河。在木场沟中部有天然湖泊——孟达天池,面积近20公顷,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万立方米。天池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坝”,长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坝体为冰川退缩后形成的终碛堤,天池东南部有10米多高,7~8米宽的扇形瀑布,夏日水量充沛,冬季则成冰瀑。
孟达的天池比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山腰的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点。长白山天池周围是水山筑成的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几座山峰,天山的天池外面较远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岭云杉林,而孟达的天池却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的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池水也与众不同,长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种各样的蓝色,而且图案随着天空中云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天山的天池则是一种蓝色;孟达天池的水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植物有90科287属、509种,其中苔藓类3种、蕨类10种、木本植物159种、草本植物337种、药用植物较丰富有322种。
植物区系特点是:(1)具明显过渡特征,区系成分以华北地区成分占优势,也有唐古特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成分伸入,还有从秦岭渗入的成分;(2)属多种少,含1~2种的达233属;少种属与单种属分布集中,仅核心区就有23个少种属和9个单种属。
植被垂直分布随海拔、坡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黄河河谷台地和干旱山坡为旱生植物带;低山山地为以杨、桦、辽东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及华山松、油松林林带;松栎林带以上为青海云杉、桦树等针阔混交林带;其上为亚高山紫果云杉、巴山冷杉针叶林带和高寒山地为杜鹃灌丛及高山草甸带。
国家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桃儿七、羽叶丁香。列入国家药典的有81种。巴山冷杉、青冈、华山松、辽东栋等十几种乔木,还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
这里遍布着云杉、冷杉、园柚、华山松、肆萼猕猴桃、钓樟、辽东栎等优质栋材。林间坡底生长着紫丁香、金银花、红杜鹃、八仙花、珍珠海等野生观赏植物,还有党生、三七、淫羊霍、羌活、贝母等名贵药材和文观果、红瑞木、毛樱桃、毛榛子等油脂植物。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野生动物43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5种。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斑尾榛鸡;二级有林麝、岩羊、蓝马鸡。
林区中有苏门羚,林麝、狍鹿、岩羊,狐狸、雪鸡、马鸡等珍禽异兽出没。
(一)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偶蹄目,麝科。被毛粗硬,细而脆,易脱落。体毛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桔红色泽。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黄色区。臀部毛色爱黑色,成体不是斑点。雄兽具麝香囊。
林麝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性胆怯,居住不固定,独居。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习性。4~7月产仔,每胎1~2仔,以灌木的嫩枝叶为食。
(二)蓝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92~100厘米,雌雄体色相似,通体蓝灰色,脸部裸皮红色;耳羽簇白色,明显地突出于颈项顶上。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支披散下垂似马尾。
蓝马鸡生活在高山针、阔叶林及灌丛林间,几只至几十只结群活动,繁殖季切单独活动,白天地面活动,夜间栖于树上。以植物种子、根、茎、叶等为食。4~6月繁殖,每次产卵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