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之城 西宁的温暖承诺 ——关注西宁打造“五个之城”系列报道之五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西宁,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高原城市,正以非凡的勇气和决心,精心勾勒着“五个之城”的宏伟蓝图,而“幸福之城”则是其中最温暖人心的篇章,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对市民最真挚的承诺。
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民生最突出的短板、生活最现实的需要,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为之奋斗,让幸福之城的底色越来越饱满鲜明。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着力把百姓“心愿单”变成建设“施工单”,“问题清单”变成民生“成效清单”,把民生关怀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省委“强省会”的发展定位,西宁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文章,答好幸福之城的时代问卷,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透过升腾的烟火气,致力于高质量实现充分保障的就业、高质高效的医疗、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方便快捷的生活圈,让西宁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市民。
海龙 摄
幸福之城什么样?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让群众的心中想有着落,是幸福之城的应有之义。
从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下到吃得好、穿得时尚、住得舒适,时代的“民生热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人民的幸福追求。
关注一老一小,兜底基本民生。
西宁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年内投资1645万元,通过新建、改建及能力提升,实施5个养老机构建设及能力提升项目;为1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年内为全市6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综合能力等级评估工作,全面了解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根据能力等级提供分层分类专业化养老服务。
2月20日,西宁启动首批15所新优质成长学校建设。预计9月底前建成投用14所中小学、幼儿园,年底前初步建成智慧教育平台。完成西宁第七中学、湟中区多巴第二高级中学等5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规划新增中小学学位3500个。完成西宁市第十三中学、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等5所学校运动场馆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提质升级。启动实施湟中区田家寨中学、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项目。
做优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宜居度。
西宁市商务局科学划分聚集式、分布式、街坊式便民生活圈运营模式,以党建服务中心为凝聚力,引领街区物业公司发展电器体验店、美容养生馆、早餐店、健康教育、托育养老、烘焙店等多样业态,打造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社区生活圈,年底前打造基本保障类生活圈15个。指导各区以现有商业步行街为核心,嵌入茶吧、休闲阅读室、幼儿手工等服务功能,让体验式消费真正落到“家门口”。同时,在商业中心建设党建智慧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智慧停车场等线上服务功能,实现品质提升类生活圈10个。
端稳就业饭碗,守牢幸福底线。
我市将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精准服务,强化政策性岗位保障,加大“组团式”就业力度,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落实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针对农村劳动力做好“点对点”输送,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劳务品牌提升行动,深挖带动就业潜力。针对困难群体持续推进“政策扶持+援助服务+公岗安置+权益维护”的四位一体援助体系,帮助群众实现就业。
从“惠民”到“悦民”,从“满足需求”到“追求卓越”,幸福,应该具体可感、触手可及,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西宁正在阔步前行。
幸福之城什么样?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
“城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经营场所,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心里特别温暖。”面对南滩城管中队的暖心之举,一位摆摊的老人感动地说。
老人的感激之举是全市城管部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日前,南滩城管中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内部分老年人因生活需要,在街头摆摊售卖针线、鞋垫、手工制作等物品。由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老人难以找到固定经营场所,常常面临风吹日晒和占道经营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南滩城管中队在翠南路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施划了一处便民服务点,为他们提供了安全、规范的经营环境。
如此种种的人性化管理正在西宁处处实践。在推进城市管理人性与情理、法理兼备的过程中,全市城管部门执法人员深入落实“首违免罚”“轻微不罚”措施,更多采取主动服务、靠前疏导、劝告提醒等手段,增进了商贩与执法人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让摊贩与城管从“你赶我躲”变成“和谐相处”。
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扮靓了城市“面子”,是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指数,而做实城市“里子”,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则需要高效的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体系。今年,我市城管部门全面加强分类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环节的协调运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示范居民小区居民投放行为,夯实两网融合建设等,力争在2025年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做到主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6%以上,改造提升投放点(站)数量占比达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4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89%以上,示范居民累计户数覆盖率达70%。
城市管理一直是市民洞察幸福的一扇窗口。在放与管之间,西宁市城市管理部门用精致之功全力守护着一隅烟火气,让市民从干净整洁的街道中、从人性化的城市管理中、从生活垃圾高效处理中感知幸福。
幸福之城什么样?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幸福之城,不是在抽象口号里表达关怀,一定是融入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之城,关键是要满足“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合理需求。
每年两会之时,市民最关注的就是民生实事清单,这是政府部门全年工作的“军令状”,也是顺应民生关切,以群众事为事的生动实践。
城南全民健身中心自2014年投用以来,为该区域及周边群众提供了有效的健身场地供给,但由于多年使用,场地内设施逐渐出现老旧破损等情况。今年,城中区政府公布的民生实事中,升级改造城南全民健身中心这一项目被列入其中。
今年,城中区文体旅游科技局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400万元,将用于全民健身中心各方面修缮与器材配备,改造范围主要包括土建改造、消防改造、节能改造、防水改造及基本的室内外装修设计。目前项目方案已获批复,计划在4月开工,年内可完成建设。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2025年城北区计划实施永兴家园等22个老旧小区5776户主体改造;对路桥、颐贤新城等27个小区5912户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实施山川小区、地矿小区等楼梯间封闭、暖气管入地、户表改造等提质赋能工程。此外,备受民生关切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将实施小桥大街、祁连路、朝阳西路等6个小区33部住宅楼老旧电梯更新,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功能,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残疾群体的关心关爱是城市温度的具体体现。今年,我市将为800名0岁至17岁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康复训练、医疗手术、辅助器具适配。为1000名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服务。
幸不幸福,群众的笑脸是最根本的考量。在打造幸福之城的进程中,西宁始终把群众意见作为参考坐标,把百姓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服务好市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群众在安居乐业间、人来人往中、欢声笑语里,找到幸福之城的发展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