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化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全面拉开“十四五”规划序幕的谋划之年。化隆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努力推进化隆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隆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25所,教师2157名,中小学学生49591名。其中学前幼儿6722名,小学25285名,初中10197名,高中4945名,特校31名,职校2411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步提升,均达到了任务指标。
以党建引领强教职队伍
在过去一年里,化隆县教育局党组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的引领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涉及项目、人事、民生、资助等重点领域事项均提交党组会议研究,做到民主审议、科学决策,年内,共组织召开党组会议40次;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努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组织根基。年内选派15名党建指导员到民办幼儿园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新成立了群科新区小花朵幼儿园党支部,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少先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凝聚发展合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挖掘出了新区中学、第四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群科中心学校等一批具有鲜明党建品牌特色的阵地,学校党建工作逐步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同时紧扣“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水平。定期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定期上党课,召开党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党建、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强化党建绩效管理,推动机关、中小学校、幼儿园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多次组织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会、推进会、警示教育会,对党风廉政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夯实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坚持以案促改,夯实廉洁自律根基,不断改善行业作风。全面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每周一和周五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开展学习,利用学习强国、万人在线、大学青海、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教育视点》专栏,《化隆教育》刊物,《化隆教苑》公众号,及时宣传报道化隆教育工作。全年在《百姓1时间》《西海都市报》《海东日报》《微化隆》等省市县主流媒体报道、刊发、转发化隆教育典型事迹42篇,《化隆教苑》共刊发教育简讯450期。通过多种平台和形式强化对党的理论政策和教育方略的宣传教育,推进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开创风清气正的教育新局面,局纪委创新监督执纪理念,对廉洁从政、纪律作风等问题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持续加大对政府采购、项目工程、考纪考风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杜绝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照省委第四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和问题,局党组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对需要整改的问题,明确职责任务、细化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建立整改台账,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以立德树人促全面发展
化隆县教育局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注重活动育人和课程育人,加强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防教育。牢牢抓住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加强思政类课程建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各校为广大师生上思政课,有力夯实了思政课这个主阵地。
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份,举办了首届“传承五四精神、弘扬民族气魄”青少年书画大赛;9月份,227件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在新区广场进行了展览;全县各校也独具一格地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等活动,有力促进了青少年对祖国深厚文化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高尚情操。坚持开展主题教育和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依据“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方案,开展了主题阅读和主题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专题教育活动;在全县各中学开展了“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开展了“善行化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清明、五四、六一、建队日等重大节日和特殊节点开展了宣誓、清扫、表演、朗诵等纪念活动和才艺展示,不断丰富青少年育人渠道。
持续加强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结合实际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经各校共同努力,层层评估,全县各校达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县级示范校标准。一小、甘都、思源、新区中学、职业中学、群科第一幼儿园被评为海东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召开专项安排部署会及警示教育大会,积极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形象。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演讲大赛,有力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入脑入心,转化为谋事干事的动力。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各类培训计划,人均达90课时以上。依据农村边远学校实际需求,采取离岗全职支教、城乡双向交流等形式,补充农村边远学校师资力量。继续实施乡村从教鼓励和补贴制度,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基层,从而均衡全县教师资源配置。为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每年拿出105万元用于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园长)、优秀班主任和教学质量优异教师的奖励,从而提高管理效能,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2020年教师节期间,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对全县35名师德标兵,38名先进教育工作者,100名优秀班主任,120名优秀教师,44名优秀幼儿教师,16名幼儿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并对顶岗支教中成绩优异的7名教师进行了表彰,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了典型,建立了榜样。
以发展实际推重点工程
2020年,化隆县教育系统积极争取各类教育项目,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截至年底,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52亿元,总建设规模3.48万平方米。其中,中央省级下达土建项目9项,下达总资金10939万元,项目分别为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三幼儿园、牙什尕曲日玛卡幼儿园新建项目和职中、查甫、雄先学校食堂项目和塔加学校宿舍、二中水厕项目。争取援助资金552万元,实施项目4项,分别为二塘学校电取暖改造项目、金源学校电取暖改造项目、昂思多关沙学校基建项目、二塘乡尼昂教学点维修项目。实施校舍安全保障学校维修项目15项,下达资金469万元。实施教育装备项目3453万元,分别为职校专业实训室等建设项目9项,总投资1950万元;下达教育技术装备及教育信息化装备5批,下达资金1503万元。通过县级资金实施维修改造各类教育项目18项,总投资284万元。
同时,谋划长远,深化各学段教育综合改革。利用巡回走教点和学前附设班,推广“山村幼儿园”办园模式,基本满足了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项目,保教岗位人数增加至443人,补助资金也提升至每人每月1900元。积极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努力创办示范园,目前,1所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园标准,2所达到市级一类园标准。继续推进化隆模式“引思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县内、县域交流,促进本地区和学校转变理念、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制定共青团重点改革任务整改方案,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团队工作。
积极推动高中课程资源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测和评价办法。继续推进与青岛国开中学的合作办学和异地办班工作,促进高中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依据全县高中生源增加和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恢复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高中部,重新开设高中教学。以“建品牌专业、创特色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扩大招生,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宗旨,深化产教融合工程,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合作,逐步拓宽两地合作领域。
精准施策,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按照国家标准、省市要求,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年累计落实补助资金1794.98万元,受益学生30151名。认真落实各学段贫困学生助学金,年内累计落实学前、义教、高中、中职助学金1848.08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补助资金533.9万元,惠及学生8960名;义教阶段助学金1031.2万元,惠及学生17573名;高中阶段助学金245.6万元,惠及学生2456名;中职助学金37.4万元,惠及学生374名。认真落实各类教育惠民资助,年内落实各类资助、贷款项目共8项,资金总额1622.12万元,惠及学生3282名。分别为国家扶贫“雨露计划”项目落实建档立卡中高职、大学生资助资金302.6万元,帮扶学生540名;县工商联“学子圆梦”计划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41.3万元,帮扶学生334名;东西部协作“阳光雨露”计划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50万元,帮扶学生100名;化隆县基金会资助项目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8.26万元,帮扶学生153名;“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3.1万元,帮扶学生38名;“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落实贫困大学生资助贷款1039.86万元,为1707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贷款;中国地质大学资助项目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6万元,帮扶大学生55名,落实义教、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34万元,惠及学生320名;中央彩票滋蕙计划落实家庭困难高中生资助资金7万元,惠及学生35名。
以强化管理促教学质量
近几年,化隆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条主线,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各学段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过去一年,在全市学业水平测试中,该县“三率一分”整体较上年度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二、六年级成绩脱颖而出。一、三、四、五年级“三率一分”名次前移。部分学校单科成绩甚至挤进了全市前40名,其中初中段15个班级入围海东市前50名,38个班级入围班级总数前20%。从入围情况来看,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中考中,500分以上人数也有增加,较上年增加19人。高中段,今年,该县高考参考1422名,普通高中本科上线人数657人,比2019年净增114人,上线率为57.5%,较2019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以科学谋划兴化隆教育
2021年,化隆县教育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实施意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布局,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化隆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9项计划,在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布好局、开好篇,努力推进全县教育向更高质量、更优轨道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2021年,化隆学前教育将普惠发展,办园条件和行为更加规范,三年毛入园率力争达到9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义教阶段巩固率力争达到97.1%;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布局和课程改革,不断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本科一段力争4%增幅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90.3%;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扩大优势专业,加强校企联办,为社会创造更多技术性人才,职业教育就业率力争达到91%;教育信息化建立校园网的比例力争达到100%;接入互联网学校力争达到100%;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力争达到100%;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机制体制,不断深化教育各领域改革。
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学懂弄通。加强党组织生活质量。完善各项制度,丰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加强干部培训教育。以“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切实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合理使用各种网络媒体,坚持正面宣传,激发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团结向上的强大力量。
2021年,化隆县将持续实施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计划。根据第四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更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争创省市示范园,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协调发展,三年毛入园率力争达到90.5%。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差距。不断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化解城乡教育供需矛盾。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各项措施,落实主体责任,驰而不息抓好“控辍保学”,确保应入尽入,义教阶段巩固率力争达到9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3%。加大农村学校扶持力度,在项目规划、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对农村学校给予更多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海东既定目标和四所完中实际,加强备考、研考,努力实现2021年高考质量4%的增幅目标。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力度,增加重点专业、紧缺专业教师配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同时,按照2021年教育建设项目要求,积极谋划各类教育项目,通过前期重点筛选,2021年度建设用地已落实、项目下达后即可开工的拟实施项目共21项,申请项目资金2.4亿元,建设规模7.2万平方米。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项,项目资金8142万元;申请省级财政预算投资项目14项,项目资金15798万元。
加强主题教育活动内涵建设,丰富活动形式和载体;丰富学生成长体系,打造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持续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入校讲思政课活动,推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持续加强师德建设,教职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健全完善对教师考核、评价、激励等各类机制。
继续落实“雨露计划”“学子圆梦”,贫困生助学金、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等帮扶措施,扩大救助覆盖面;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兴办教育;充分利用无锡市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做好东西部教育协作。学习新理念,尝试新办法,不断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联片教研、送教下乡、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高。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扎实做好海东市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工作。推进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高中招生录取管理,推进“阳光高考”工程。依托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狠抓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在基础项目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习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推进全县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将薄弱学校发展确立在更加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先进地区的骨干师资和教学理念、方法不断引入薄弱学校,从而推动薄弱学校尽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综治平安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强化内部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