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暖河湟 黄南:依山就水谱写乡村振兴文章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关注《新春走基层 春暖河湟》报道。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的黄南州,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境都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试验区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年间,黄南州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山就水谱写乡村振兴文章。
从航拍镜头中可以看到,黄河之水在尖扎县境内依偎群山,蜿蜒迂回。在黄河南岸的一处空地上一排排藏式小院坐落井然。这里就是黄河民宿第一村——来玉村。
2018年8月,尖扎县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实施了尖扎滩乡来玉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下来后,来玉村依托附近德吉村的旅游资源,一边发展民宿和餐饮,一边利用帮扶资金。建起一家服装公司。
新春刚过,服装公司负责人青措就召集部分员工,赶制节后的第一批订单。此时,她正在给女工们讲述这批135套校服订单的制作要求。
简单的小会后,女工们回到各自工位,开始缝制工作。大家仔细盯着布料上的走线,熟练踩踏缝纫机的踏板,按照产品要求,随时调整手中的布料。
达格玛宝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 青措:我们村搬迁下来了以后,在上面的话有牧场、有草场、有耕地,这边来了之后耕地也比较少,尤其是我们妇女也没有过技能,现在是通过两年的培训以后,他们现在20名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做一件衣服。
今年52岁的南尖措,是这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女工。为了不断提高技能,每次培训,她都踊跃参加。平常,一干完家里的活,她就来到车间上班。
黄南州尖扎县来玉村村民 南尖措:以前我就是放牧、种地、做家务,现在搬迁下来了,有些活让孩子们去干,我就来这和年轻人们一起学裁缝,现在机子也会了,也能做衣服,不仅掌握了一门技艺还可以挣钱。
“达格玛宝”在藏语中意为红丝线。达格玛宝服装公司是省、州两级妇联联手打造的重点企业。公司在2022年11月成立以来,先后多次开展培训班,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人技能熟练的女工可以上岗。
达格玛宝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 青措:这些衣服都是他们做的,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妇女没有什么技术,我们通过培训以后,他们现在是两年多了,这些校服都是他们做的。现在的这些人也可以当老师。刚开始我们没有(办公区)在村委会会议室培训,后来通过两年的变化比较大,所以我很有信心。
一年之季在于春。黄河岸边来玉村服装公司的女工在赶制服装的时候,黄南州以南,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上游的扎毛河河畔,也是一派生机盎然。扎毛乡扎毛村村民样巴吉开始生火、和面,今天她要赶制三个土烧馍。这是昨晚她从附近芊桑别院接到的订单,也是她家今年的第一个订单。
黄南州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村村民 样巴吉:我们村附近的这个芊桑别院是去年十月份开的,每回有客人需要土烧馍,他们就向我们订货,我在家也是闲着,这样也能增加收入。
初春的蝴蝶滩春芽萌动,南面的麦秀山松柏苍翠。镶嵌在山坡上的芊桑别院一步一景。这是同仁市扎毛乡运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的管理运营模式,从北京请来设计公司和运营商,重点打造的特色民俗旅游项目。扎毛乡几个村的村民积极参与到项目之中,可就地实现就业增收,关却吉来自果盖村,她现在是这里的服务员。
黄南州同仁市扎毛乡果盖村村民 关却吉:之前我一直待在家里,我到这边来打工,当服务员。一个月工资是3000。挺方便的,就离家近。既可以照顾家里也可以挣钱。
芊桑别院店长 耿春渤:想把老百姓的生活也带动起来,所以我们会招募一些当地的年轻人来,希望年轻人过来能一块去把我们这个环境打造好,我们有做一些培训,培养一技之长。
扎毛乡地处农牧业过渡区,境内有扎毛水库、蝴蝶滩、心形崖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每年夏秋两季,周边游客纷至沓来。目前,原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已全部运营,产生收益,新增产业项目“芊桑别院”农田休闲观光园和引资项目“云端热贡”野奢营地即将进入试营业阶段,“小特精”高端旅游品牌构架初步显现,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
黄南州同仁市扎毛乡党委书记 王俊安:我们这个运营形式是我们在整个项目是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的领导下,按照村两委加企业加农户的形式进行运营,这个我们在运营过程当中使用第三方对我们提出一些科学的意见建议并且主导运营,同时呢村两委以及我们的乡党委政府对我们运营的方向进行把控,最后实现群众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