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自然资源全要素观测网络初步建成
3月20日上午,记者从黑河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网2022年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上了解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自2020年实施“黑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观测”试点项目以来,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等单位联合融合共建或新建14个自动观测站点,拥有各类设备共100 余台(套),构建了覆盖黑河流域自然资源全要素的观测网络。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董福辰说:我们配套开展了黑河流域9个典型样地调查,初步构建了黑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技术体系,实现了观测站点数据的实时传输、质量控制和共享服务等。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内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不同自然资源类型建立了自动观测站点,并在站点周边建设固定样地进行长期采样观测。同时,针对森林、草地、灌丛、水、土壤/冻土、积雪、荒漠等自然资源要素,在流域内沿不同坡向和海拔设置了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观测样地和样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董福辰说: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长时段的数据,为我们的科研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科研提供一些平台,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和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