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立足地域特色产业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青海立足地域特色,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走进黄南州同仁市曲库乎乡古德村村委会大院,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村民办理股权证书。驻村第一书记毛小东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30户村民成为正在筹办的村集体企业股东。
黄南州同仁市曲库乎乡古德村村民 关却才让:现在水厂由村里经营管理,又有了乡村振兴的项目支持,我们还能在厂里工作,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古德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落,传统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村里的发展需求。村两委决定从发展产业着手,利用乡村振兴资金,村集体自主经营水厂,开发天然泉水。
黄南州同仁市曲库乎乡古德村驻村第一书记 毛小东:现在(水厂)大体已经完成80%,3月底可以正常运行和营业,增加村子产业,增加个人收入。
近年来,黄南州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创办农村合作社,转型发展青稞、油菜、饲草、果蔬“四个万亩”示范种植基地,高质量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生猪“四个万头”高效养殖基地,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
黄南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秦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台阶、见实效。
在海东市循化县,“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特色村集体产业,以线椒、花椒、核桃为主的农作物和以牦牛、畜禽为主的养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持续做优做强,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海东市循化县委副书记 县长 何林:现代农业发展质效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精美呈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天的青海各乡村,以产业发展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推动农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王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产业,产业是核心,要从突破关键技术着手,来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和水平,青海农产品我们要有个做精做优的过程,(创建)真正的区域性的、系列的青海省的农业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实现我们的产品溢价,才能把真正的青海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最后推动高原农业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