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提高百姓生活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青海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坚强有力,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干净整洁的厨房、宽敞明亮的餐厅……临近中午,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景林佳苑助餐点热闹起来,附近不少老年人来这里就餐。
西宁市民 张瑞文:平常都是我一个人,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到老年幸福食堂以后解决了我们独居老人很大的问题。每天有四菜一汤,做的口味也符合我们老年人,少油少盐,烧得也很烂糊。
西宁市民 黄慧芝:很适合老年人,我们很满意。卫生、服务态度上面都挺好。补贴也挺好,现在菜本身就贵,在外面这个(价位)买不了。
幸福的“西宁味道”,暖暖的“西宁温度”,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
西宁市城西区民政局福利科工作人员 马晖:自2022年2月7日起,新方案实施以来,扩大了人群范围,丰富了就餐的种类和就餐方式,扩增了助餐的补贴,扩充了服务项目外延,规范了运营模式,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确保了爱老幸福食堂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们运营着5个中央厨房及70个爱老幸福食堂及助餐点。
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青海民政部门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具有青海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青海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四级主任科员 薛莹:立足小切口大民生,每年投入超1亿元,支持各市州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全省10万名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健康监测、心理慰藉等服务,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做到了对居家困难老年人的巡视探访不间断,有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安全,逐步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是事关百姓饭碗的民生工程。为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全省各级人社部门主动进园区、走项目,充分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对接企业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提供用工指导、岗位招聘、技能培训、社保经办等服务,把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质效,做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
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 黄亚丽:就业部门跟我们双向沟通,把线下的招聘搬到了线上,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单是2022年,我们直播待岗就达到了4次,其中到202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人员已经拓展到了1300余人,极大地保证了我们的用工需求。
一年来,青海各级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发挥劳务品牌效能,推动形成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4%。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 李永新:2022年,全省人社系统着力推动就业提质增效,聚焦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