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在国家能源大局中的“青海分量”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3-03-14 查看数0

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中,青海依托资源富集优势,持续向风、向阳、向水要发展,全力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建设,基本实现能源产业立体布局,能源重大项目蹄疾步稳,“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电网建设稳步有序,供电可靠性、省间互济、新能源汇集输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海西州格尔木市以东10公里的茫茫戈壁上,一座仓库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是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工作人员正在仔细巡视电站运行情况。

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站长:何晓宇 储能电站采用的“共享”模式,就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弃风、弃光高峰时段,可将原本无法上网的绿电暂存,躲过“高峰期”,待消纳能力提升,再由储能电站将调频后均衡、优质的电能发送至电网。

该储能电站2022全年充电1627万千瓦时,放电1392万千瓦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共享储能”是国网青海电力为充分释放青海电网的储能发展潜力,积极创新开展共享储能应用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共享储能”概念,将电源、用户和电网三方储能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储能资源全网共享。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 李永斌: 2022年3月,青海电网共享储能电站累计增发新能源电量历史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系国内首例,实现了新能源企业与储能企业互利共赢,缓解了电网调峰压力,对青海乃至我国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作为我国清洁能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风电并网规模即将超过1000万千瓦,光伏并网规模即将超过2000万千瓦、全省纳规在建的的新能源超过3000万千瓦、水电和抽蓄(xu)超过1000万千瓦,发展规模均为历史最大。与此同时,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外送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中国的华中地区输送“绿电”超过300亿千瓦时。

青豫特高压青南换流站直流运维二班值班长 隆成辉:依靠清洁能源互补能力,青豫特高压实现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新能源,一秒的输电量就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两年。

自此,不少中原大地居民家中,灯仍是原来那盏灯,而驱动的电能已是来自千里之外青藏高原的“绿电”。不仅是我省的清洁电力送出,外省的清洁电也被送至青海。自2016年起,青海电网与四川电网通过德宝直流和青豫直流两条通道开展绿电交易。截至去年7月底,青海累计购入四川电量23.57亿千瓦时,外送四川电量4.2亿千瓦时,实现了两省间资源优势互补、电力余缺互济。这种“绿电”的双向奔赴,离不开我省持续扩大新能源基地的装机规模。

青海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武:我们将重点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和服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大型水电、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按期建成投运,确保年度新增电力装机规模超10%以上,持续保持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全国最高的位势。

我省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开发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五,黄河上游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调节性能十分优越;光伏发电成本全国最低,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风能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前列。

青海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武:我省还拥有地热能、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盐湖锂资源和盐类资源优势显著,为电化学储能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支撑条件;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有关方面表示,今后,我省将继续科学谋划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总体布局、开发时序、重点区域,持续扩大基地规模、补齐电网短板、突破调储瓶颈、加快电能替代、提升消纳能力,为国家能源发展和安全保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