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文化大餐” 丰富百姓生活
近年来,青海省持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一大早,走进西宁市城西区五峰书院文景书房门口,阅读区域和自习区域已有不少读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场所,西宁五峰书院以“书店+咖啡”“书店+文创”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公共阅读空间。
西宁市民 包春:现在是手机信息时代,在闹市中有这样的一个安静的书房,我觉得对我们喜欢看书的人来说的话还是比较好的。
作为城市书房,五峰书院实行图书统筹配送、通借通还,为市民提供免费、均等的阅读服务。还会不定期举办绘画、书法、插画等主题活动,吸引大家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五峰书院也因此被选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西宁市城西区五峰书院负责人 张敏:我们将继续提升五峰书院在省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服务质量,让全民阅读重点活动常态化,充分利用城市书房等阅读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读书活动,让五峰书院城市书房能够真正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西宁市文化馆舞蹈排练厅,来自西宁市一区两县的学员正在认真学习民族广场舞《美丽中国》。这是今年西宁市文化馆开展的第一期“乡村文化合作社”专项培训课程,学员们将通过为期5天的集中学习,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送到群众身边。
西宁市文化馆舞蹈编导 刘雪梅:像这样的培训在文化馆每年都有很多,像戏曲,化妆等,通过这样的培训班,让各县区的学员进一步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拓宽眼界,也为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扎实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西宁文化馆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免费开展艺术培训等,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课程,摆上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餐桌”,让全民艺术普及成为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的靓丽底色。
西宁市文化馆行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孙贤泓:课程内容有群众喜好度非常高的舞蹈、合唱、古筝等门类,也有当下新颖时尚的健身操、瑜伽、手机摄影等课程,同时还包括极具河湟特色的香包刺绣、河湟花儿、河湟曲艺等非遗门类的项目,每年我们也是举办近40期培训班,近3000名学员走进我们文化馆参加各类艺术培训课程。
从城市书房到文艺活动,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省群众充分享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公共图书馆50个,总藏书量599.33万册,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举办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6500余场次,服务群众1100余万人次。青海人“文化餐桌”正在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