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全国两会】蓝天碧水绘就生态画卷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青海的重大使命,也是青海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们聚焦“国之大者”,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蒋志刚始终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那句话。他所在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管理着西宁市75条大小河流。他说,《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于2021年11月颁布施行,自此,青海通过河湖长制立法,保障了河湖长、河湖管护员的高效履责,确保河湖管理不断取得显著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主任 蒋志刚:目前我们管理的河湖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水环境和水生态的质量也是明显提升,水清了岸绿了,河边散步的百姓多了,最近在咱们西宁地区观测到的鸟类已经是达到了200多种,像雁鸭类的水鸟也是多达30余种,消失了30多年的中华秋沙鸭,也在我们北川河湿地公园现身,大天鹅频频在我们的宁湖湿地翩翩起舞。这些小小身影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了无限惊喜。
青海是全国唯一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2类及以上,湟水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水量双稳定。青海湖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体优良。提到监测数据,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部部长许庆民如数家珍。他说,经过多年努力,全省的水、林、草、水生生物等生态要素实现了良性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部部长 许庆民:这些年,我们青海持续加大在大气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在西宁市实施了煤改气,实现了清洁取暖。对全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扩能改造,同时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修复与保护工程,扎实做好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代表们的讲述中,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画卷徐徐展开。代表们表示,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召唤,青海将继续坚定不移的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肩负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时代使命。用心守护好这片高天厚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全国人大代表 青海省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主任 蒋志刚:我们将继续深化河湖长制,落实社会力量的联防联控联治,在坚守源头责任,构建生态之河,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之河上下功夫,继续努力以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全国人大代表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部部长 许庆民:紧盯突出环境问题,在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基础上,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