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祁连山·红色篇】4、铸魂:西路军祁连往事
祁连山,雄踞新、藏、青、甘、蒙五省区交汇之地,控扼大西北交通要冲,历来是丝路商旅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36至1937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数万名将士苦战河西、浴血祁连,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身陷绝境,信念炽烈,筑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说不尽的祁连山·红色篇》第四集,让我们一起追寻当年西路军在祁连的那段往事。
1936年10 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会师,历时两年多的伟大长征宣告结束,但形势依然严峻,反“围剿”斗争依然持续。10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十月作战纲领》,提出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总部、5军、9军、30军西渡黄河,执行作战计划。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林:(宁夏战役计划)其主要内容,一是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苏区。二是营造西北的抗日局面,实现北上抗日目标。(意图)从内蒙古方向打通国际联系,获得苏联给予的军援物资。
然而西北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快速北进,隔断了河东红军主力和渡过黄河的河西部队的联系,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命令,渡过黄河的红军部队共21800余人正式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在河西走廊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西路军将士同国民党军阀马家军的优势兵力奋勇作战,共毙伤、俘获马家军约2万人,自身也遭到惨重损失。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兵败河西,从梨园口突进祁连山。在马家军骑兵疯狂追剿下,此时西路军可以集中的兵力仅剩3000余人。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林:西路军两万多名将士,面对十万之众的顽敌,艰苦鏖战五个月之久,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们以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用血肉之躯,坚决地执行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将现有人员编为左、中、右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
海北州祁连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维平:石窝山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西路军往哪里去,是不是还要坚决执行中革军委的一路向西打通国际通道的这个任务?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我们打散的二次复合的这一部分人怎么办,这个伤亡人员怎么办,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石窝山会议当晚,由李先念带领的西路军左支队,向南行动,(做地图,标注行军路线)从甘肃肃南县青达坂翻越祁连山,于3月20日左右进入青海祁连县境内的黄番寺地区,经过黄番寺战斗,左支队击退了马家军搜山骑兵马元海部,赢得了进入祁连山以来最后一次战斗的胜利。
海北州祁连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维平:这个战斗发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位置还要往里大概十二公里左右的一个地方叫夹道沟,夹道沟里边有一座寺院,老百姓叫它夹道寺。夹道寺是随着(游牧的)裕固族的不断迁移,(从祁连县城以西10公里处的黄番寺村)迁移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历史上讲的黄番寺之战也好,黄番寺大战也好,真正它的发生地,就是在夹道沟地势险要的黑河大峡谷里头。
黄番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提振了疲敝之极的西路军余部的士气。为彻底摆脱追敌,短暂修整后,西路军左支队决定向西北方向前行。在青海境内祁连山区的47天时间里,左支队出黑河峡谷,从热水大坂、托勒河、疏勒河谷一路西进,经尕河、考克赛、花儿地、硫黄矿,于4月20日凌晨,走出青海,最终抵达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
海北州祁连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维平:当时左支队过了托勒以后一直沿着黑河向西,之后翻过前面的南山,到了花儿地。在花儿地修复了电台,跟中革军委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前往新疆的指示)这样一直过的石包城到的星星峡。
1937年5月1日,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带着满载被服、食品药品的几十辆卡车到星星峡,迎接和慰问西路军左支队战士,并将部队运送到新疆首府迪化,即现在的乌鲁木齐。这支队伍400多人分别在新疆和苏联学习训练,最后陆续回到延安。
巍巍祁连山,书不尽西路军英烈忠魂。红三十军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在完成阻击追敌,保证西路军总部突围进入祁连山的任务后,与左支队一起行动,但因伤势严重,为不拖累部队,挥泪和李先念诀别,带领6名战士就地游击,在与敌军交战中,年仅24岁的熊厚发和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关于烈士牺牲的确切地点,历来有多种说法,近年来,经祁连县和甘肃张掖等地党史专家共同考证踏勘,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传来消息,确定熊厚发烈士牺牲的地点在祁连县一个名叫绿布顶的地方。
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林:西路军从组建到最终失败,虽然是最终失败了,但是他们做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将会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也是红军精神长征军神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