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20年倾情对口支援 走出强校发展之路

来源:作者:编辑:陈星霖发布时间:2021-09-29 查看数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周年。20年来,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倾情帮扶,青海大学从小到大、创新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十年支援见证帮扶情谊,二十年发展写就青大华章。20年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六所支援高校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全员任务、长期任务,助推青海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西部普通高校,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青海大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对口支援这一国家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 梅岩:20年来,青海大学从入选211工程、实现一本招生全覆盖到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再到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三级跳,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跨越发展探索了一条途径,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支援高校和青海大学不断创新支援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增强青海大学造血功能的长效机制。共同构建了一系列平台,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对口支援工作。2021年,青海大学超算团队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闯入全球十强,摘获全球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青海大学副校长 郭永发:对口支援这一国家政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国家政策在高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对口帮扶20年青海大学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另外一个方面充分说明了东部和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这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
        20年来,清华大学先后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和王光谦4位知名学者出任青海大学校长,19名高层次专家教授出任院系负责人,10批教授团来校指导学科专业建设,1000余人次的专家教授来校讲课,形成了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典型经验,实现了院士、“杰青”、“长江学者”零的突破。博士从对口支援初期的1人增加到52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从11%提高到95.9%,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本土培养人才先后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77人,省级人才项目530多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团队项目20多个。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室3个。获批国家和省级外国专家引智项目124项,国际合作项目资助195项,资助总额达3381.56万元。青海大学科研项目从2001年的43项到2020年380项,增长了8.8倍,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翻了六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占到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 梅岩:进一步总结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对口支援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领导互访、干部互送、“四个一”工程机制,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地完善和拓展教授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之间、学校之间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运行模式,着力实现国家战略高效发展和教师成才的双赢、多赢。
        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年,经历了清华大学支援青海大学的启动、青海大学自身持续快速发展、深入推动青海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和青海大学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六所支援高校和青海大学建立对口“合作”的良性机制,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双方高校、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繁荣。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 梅岩: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对口支援高校优势,深入挖掘合作项目,精准对接实际需求,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博士学位点的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科研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加强合作,提质增效,树立品牌,努力实现对口支援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新突破,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进入对口支援新阶段,青海大学正以昂扬奋发的姿态,阔步迈上新的征程,不断书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
        青海大学副校长 郭永发:在对口支援精神的鼓励下,青海大学全体师生感恩奋进,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方面有大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