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贵德:治黄造田 生态富民

来源:青海长云网作者:编辑:刘羿楠发布时间:2021-08-22 查看数0

沿着宁贵高速,从西宁向南出发,就到了海南州贵德县。黄河一路蜿蜒而来,在这里变得舒缓平静,两岸阡陌纵横,绿水环绕,被人们誉为“高原小江南”。

1986年,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截流蓄水,随即贵德县加紧谋划,呈报“治黄造田工程”建议,并作为青海省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得到批复,同年11月 全县出动7600余人,苦干三个月,修筑河堤工程一举完工,随后灌区渠系配套、造田工程全线展开。

海南州贵德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 蔡守忠:以前这一片没有修河堤的时候全部被水淹没了,比较艰苦,当时工程修的时候,这些土一部分是从山上雨水冲下来的,当时机械非常少,主要是人工。河堤修完了以后这里都变成了良田。这些地全部是由老百姓用手扶拖拉机,汽车拉来的土垫上的。

堪称贵德水利建设之最的“治黄造田”工程投资2.4亿元,共筑堤7段26.16公里,干支斗渠209条,124公里;提灌站8座,渠系建筑物562座,开垦黄河滩地1650公顷。1990年底,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水利工程按设计要求全部告竣,投入营运。

海南州贵德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 蔡守忠:我是85年参加工作的,86年就来到这个工程上,这个工程当时对贵德来说投资也比较大。我参与的是从设计到施工一共干了四年。现在目前看起来发挥了效益。

移民搬迁的二连村就是一个因“治黄造田”而兴起的典型乡村。以前村民生活在山区,海拔高、缺水、人多地少,收成也不稳定。“治黄造田”工程的实施,村民们搬迁到了如今的黄河湿地公园内,有了黄河水的灌溉,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如今的贵德,碧水丹山蜿蜒相依,湖泊湿地,鱼跃鸟翔,绘就了黄河青海段多彩的生态画卷。“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梨都之乡”“西宁后花园”等名片,加上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清湿地公园等景点的开发,让贵德名声大振。

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党支部书记 刘文玉:2011年人均收入是7400多元。截止2020年底人均收入是13800元,下一步,我们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的打造力度,增加群众收入。

今年,二连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利用独有的黄河浅滩湿地资源,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改造民宿20间,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14家,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尕让乡二连村村民 戴晓虎: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了,现在我们就是借着这个景区把农家院开好。

贵德县是全省建设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重点区域,又是青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保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仍在努力,拉西瓦灌溉、黄河生态综合治理、干流防洪等一系列工程正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