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海民政:信息化助力民生兜底保障

来源:青海长云网作者:编辑:张琪发布时间:2019-09-10 查看数0

近年来,我省民政部门着力构建以“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筑起坚实的兜底保障网。

在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行政服务中心,张全文正在为亲戚申请临时救助,他说,递交申请后,所有事项一周之内就可以办结。原来,全省民政系统已经推行了“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信息系统。通过该信息系统,全省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等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西宁市湟中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许显春:我们16个乡镇,已经是实现全部覆盖了,这个中间是减少了群众过来办事跑路的次数,减轻负担,减轻压力。

信息化加速了办事进度,“审核关”也扎的越来越严。2018年,全省新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1500多人,低保救助工作做得越来越扎实。

这些天,民政干部正在对低保家庭进行回访。家住西宁市湟中县的王林和城北区的陈万雄因为不同原因家庭陷入困境,但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多种帮扶手段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

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昂藏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邦:通过政府的补助,还有兜底,贫困户的救助,我们村脱贫率达到了80%,还剩四户,这四户通过政府的救助,也慢慢脱贫。

西宁市城北区马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英焕:在群众家里发生重大的疾病,或者其他重大困难的时候,确确实实解决了很多群众的燃眉之急,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社会救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7年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先后七次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青海省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公室副主任卢亮:在“准、快、优、强”四个字上下功夫,即救助对象认定准,救助时效快,服务质量优,基层经办能力强,更加有效地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