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行进青海·神韵黄南新印象】文旅融合 绽放黄南独特魅力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杨燕发布时间:2024-10-20 查看数0

壮丽的山川,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赋予黄南一条独特的文化旅游路线。近年来,黄南以文化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突出文化和生态旅游相互融合赋能,优化产业布局、升级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构建起黄南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发祥于黄南州的热贡艺术,以唐卡、泥塑、堆绣、雕刻等为代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同仁,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唐卡创作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特色文化产业。

格桑嘉措,是当地有名的唐卡画师,为了让热贡艺术发扬光大,他创办起格桑热贡艺术传播中心,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实践,用每一个艺人的技艺和智慧,来保护传承好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

热贡唐卡画师 格桑嘉措:我们通过设计创新,加入多种文化元素制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今年的订单也比较多,通过这样的创新方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让热贡艺术走出同仁,走向世界。

如今,在他居住的四合院,格桑嘉措画师还专门设立唐卡展厅并收徒办学,同时帮助大家增收。他告诉记者,要奉献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提高技艺,多带徒弟,保护传承和发扬好优秀民族文化,为热贡艺术融入当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热贡唐卡艺人 杨存福:我从2008年来到同仁开始学习唐卡,现在也能独立完成唐卡创作,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这两年文创类的订单比较受欢迎,我们也开始慢慢创新产品,让热贡文化出圈。

黄南因热贡文化而闪耀。2019年12月26日,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设立。保护区的建立,是对黄南州多民族交融形成的多元文化----热贡文化进行区域整体性保护,对于民族团结、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桑杰卡: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以来,以热贡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系统的保护传承。特别是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来“文化碗”、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保护区文化从业人员达4.17万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

记者现场 李斌:古老的热贡艺术,绽放绚烂光彩。神秘的民俗风情,令人心驰神往。青山绿水间,文化与旅游交织。走进黄南州,开启一场心灵之旅,感受独特魅力,邂逅最美的诗与远方。

以文彰旅,黄南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白浪沙滩、灰瓦白墙,漫步在尖扎县来玉村的黄河岸边,让人仿佛置身江南。近年来,尖扎县全力打造德吉村、来玉村、坎布拉等28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黄河亲水营地”“来玉民宿”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更是带火了周边近郊游。德吉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作为青海省唯一一个乡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坎布拉地质公园成功摘得“世界地质公园”桂冠。

以旅促文,踏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黄南州依托“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自然与文化“双生态”品牌优势,以“高质量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黄南特点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西域胜境·神韵黄南”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文旅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努力激发文旅消费,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收入。

黄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 李俊:扎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连续组织举办了四届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举办了世界唐卡大会,献礼首都北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保护成就展,精排了大型藏戏《松赞干布》《金城公主》《意卓拉姆》等在国内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些活动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影响力、传播力,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助推了文体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