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党建引领 科技支撑 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林草长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青海各地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等方式,持续推动落实林草长制,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以“林”为主题精准发力,以“长”为核心履职尽责。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乡级林草长马迎旭正在实地查看国土绿化区造林成效和禁牧情况。林草长制推行以来,石灰窑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党建+林长制”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林长的“火车头”作用。
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党委副书记 乡长 马迎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全覆盖、多维度做好林长制工作,继续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加大进入森林防灭火宣传及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规野外用火等行为,进一步把乡级林长制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持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截至目前,石灰窑乡共设立各级林长23人,配备护林员51名。同时,当地加大对各村村级林长和护林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两长一员”履职能力,确保“点有人守、山有人巡、林有人护”。
党建引领是强力保障,科技支撑是有效手段。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60公里外的胡杨林是青海唯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在格尔木市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正远程操控无人机对保护区进行巡护,通过在电脑上设置巡护坐标,无人机便能按照坐标生成的巡护路径起飞巡护,并实时回传航拍照片,保护区域内的胡杨林情况一览无余,原先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护区域现在只需要十来分钟便可完成。
青海省格尔木市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助理林业工程师 樊剑:巡护人员不能到达所有的地方,野生动物也比较多,也不安全,没有巡护道路,基本都是盐碱地和沙滩,难以辨别方向,所以咱们采用无人机巡护,及时发现问题,让巡护人员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自林草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格尔木市建立健全四级林草长组织体系,对131名林草长定人定岗定责,并严格落实405名护林员、1065名草原管护员、101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常态化开展巡林巡草工作,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青海省格尔木市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 毕力格:通过林长制推行,目前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作为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普宣教中心的更新改造工作,有效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属性、功能属性,做到保护与发展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