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沃野飘香 又是一年好“丰”景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又是一年丰收季,放眼青海大地,处处都是收获的斑斓画卷。全省各地农民在庆丰收的过程中,感受奋斗的幸福。
在西宁市、海东市等地的田间地头,大片红菜薹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分拣、装运,处处呈现出丰收景象。
海东市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师家村村民 殷万菊:从8月份开始,我们一直在这里打工,菜薹采摘期有三个月,三个月基本上能收入10000元左右。
西宁市湟中龙财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钟光言:在我这里务工的都是周边村里的村民,每天基本是八九十人,有时候上百人,干的天数越多,挣得越好。
据了解,红菜薹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广受市场青睐。鲜嫩的红菜薹不仅描绘着秋日独特的丰收美景,也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海东市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师家村种植大户 马占元:今年我们流转了本村社员的150亩地,种植红菜薹。今年的市场价格也不错,一斤能卖2块钱,亩收益能达8000至10000元。菜薹主要通过订单式发向广州、深圳,产品供不应求。
西宁市湟中区蔬菜服务中心副主任 巴三姐: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发展蔬菜订单销售种植面积1万多亩,主要销往甘肃、广东、云南、上海等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眼下,正是青贮玉米收获的季节,西宁市湟中区1.4万亩青贮玉米陆续成熟,种植户和养殖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收割,为牲畜越冬备足“口粮”。
西宁市湟中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鲍霞:今年在多巴种植了800亩青贮玉米,预计产量是每亩5-6吨,每天加工量是250-260吨,打包好的产品销往省内各州县和湟中区域的农户。
西宁市湟中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 陈永祥:2024年湟中区共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9.5万亩,51家种养殖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共种植青贮饲草5.72万吨,共下达补贴资金343.2万元,使我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立体高效”的畜牧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海东市、海西州等地的田间地头,随着大型农机来回穿梭,一颗颗饱满、圆润、个头匀称的土豆破土翻出,村民们纷纷捡拾土豆,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海东市平安区沙沟乡仲庄村拉毛尖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牛拉毛尖措: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1800亩地,洋芋今年种植580亩,提供的种子好,产量也可以。
今年,乌兰县高原藜麦种植面积近7000亩,预计平均亩产达160公斤,总产量达1100吨,产值可达1800万元左右。
海西州乌兰县农牧和科技局技术员 刘延安:今年政府给予藜麦种植户每亩400元扶持藜麦的种植,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藜麦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不定期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指导,种植户每户可增收1000元以上。
同时,乌兰县积极打造藜麦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从研发育种、精细种植、精深加工、再到销售配送,一条藜麦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加速成型。
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朝斌:今年,企业首次取得了藜麦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采用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像藜麦米、藜麦饼干、藜麦麦片、藜麦挂面等,这些优质藜麦产品已经走上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我们还首次远销加拿大、阿尔及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