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35个国际减灾日】大通青山乡:“村民”变“居民”开启新生活
2022年8月18日,西宁市大通县发生“8·18”山洪灾害。如今,受山洪灾害影响的群众告别地质灾害易发区,搬入安全舒适新小区,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大早,在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统规统建搬迁安置小区广场上,一场以“党建引领焕新貌,喜迁新居颂党恩”为主题的文化系列活动正在上演。
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沙岱村村民 黄桂英:以前我们“上面”没有这样的活动,现在搬下来了以后搞活动挺好的,有唱的,有跳的。
村民黄桂英口中的“上面”就是距离安置区十七公里以外的沙岱村老村。(资料画面)2022年8月18日,因山洪灾害,导致青山乡、青林乡两乡六村受灾,不少房屋被冲毁。经过一年多的选址、安置、重建、搬迁,今年黄桂英和同村的一百多户人家一起搬进了离县城只有几公里的新居——大通宁欣苑小区。
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沙岱村村民 黄桂英:户型有80平米、120平米的、100平米的,我们家人口多,就选了个120平米的,房款政府补了16.5万元,自己掏了15.67万元,这边儿下来之后交通比较方便。
老爷山下、大通河畔,远远望去一排排重建的新房整齐坐落,小区内设有村民活动广场、百姓大舞台、老年活动室、卫生所等各类配套设施。
大通8·18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人 谈文虎:因为这个小区也是临近青城公路,也临街,我们设计了一些商铺,为了以后的给村民一些创收,为了村集体的发展,我们投入了16间的商铺。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根据《青海大通“8·18”山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对6大类2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整体调度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安置各项工作。截至目前,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736户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受灾群众正在陆续搬进新居。
小区离县城近、务工方便、就业机会多是搬迁群众最大的感受。刚打工回家的村民王双存,一进门就开始做绣品,在她看来这种农闲时“外出务工+居家刺绣”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变。
无论是居住还是出行,新建小区将各类能想到的有利因素聚合在一起,但是乡村要发展产业要振兴,就必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有利因素”成为“村民致富”的最大动能。
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沙岱村驻村第一书记 牛亚兵:老百姓由以前的种养殖为主,现在转变为外出就业务工为主,我们准备成立以环境卫生整治、劳务派遣为主要目的的一个综合服务机构,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就业,我们想就近解决我们这些搬迁安置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一些就业务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