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青海救治受伤藏狐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最近一直在大概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目前看它的状态还是比较活跃的。
经监测,截至10月12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放归的一只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亚成体雄性藏狐,活动状况正常,初步判定放归成功。这是全球首例藏狐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也是世界首例藏狐救护放归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案例,实现了动物医学与生态保护学的紧密结合,将为藏狐个体行为学等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
放归地为一处海拔3300米的缓坡,为典型的高寒草甸生境,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鼠兔,是藏狐的主要食物。附近有溪流能够为藏狐提供水源。经监测,放归后,藏狐表现出明显的昼行性,晨昏活动最活跃。截至12日,放归16天,项圈共获得定位数据341条,拍摄照片50多张。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这一次藏狐的放归是咱们省内首次将这项技术运用于藏狐的救护和放归,也是世界首例藏狐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
今年6月,这只藏狐在湟源县日月乡受伤,被湟源县林草局救护人员移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收容救护。救护中心对救护藏狐进行体检,确定其为雄性,年龄为1岁,为2023年出生的亚成体,体型略瘦。按照救护中心惯例,这只藏狐被命名为“狐三条”。经过几个月的救护和恢复,工作人员对“狐三条”的奔跑、捕食等野外生存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初步认定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满足放归条件。9月26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最后一次为藏狐体检,并为其佩戴卫星定位项圈后放归。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之后我们会继续通过卫星定位数据对它在野外的生存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在确保成功放归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的藏狐个体野外生存数据,为开展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藏狐,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分布区主要位于我国,也见于尼泊尔与印度的部分地区。在我国,藏狐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新疆与四川西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我们也希望这次通过藏狐的成功救护和放归,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能够让公众更多地关注青藏高原的本土野生动物,关注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