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2023年青海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持续实现“双下降”
我省各级水利部门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深化水土流失防治成效,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2023年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持续实现“双下降”。
眼下,在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梯田郁郁葱葱,农作物长势喜人。金灿灿的麦田、绿油油的菜地、颗粒饱满的油菜籽,勾勒出了一幅秋日丰收画卷。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当地耕地单产能力提高,亩产增加粮食31公斤,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明显减少,可保水20万立方米,保土1万吨。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卓科村村民 鲁黎旭:从坡改梯以后,我们用拖拉机耕种,省时省力,庄稼长势很好,估计能收入两万多块钱。
在西宁市湟源县青岭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除了进行梯田整修外,周边还通过水土保持造林、铺设网围栏、谷坊、护岸等措施,使流域内河道泥沙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洪水对河道的下切侵蚀,提高流域内的林草覆盖率,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西宁市湟源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 徐建伟: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推动湟源县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我省水利部门不断强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等重点工作,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据《2023年青海省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我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7.2%,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56.42平方公里。水利行业通过实施33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9.84平方公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高原生态屏障持续稳固。
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 刘生虎:全省水利部门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省情水情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加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力度,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为支撑美丽青海建设和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水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