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立足高原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近年来,青海锚定产业“四地”建设目标不动摇,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亚洲硅业东川基地多晶硅生产车间,48对棒节能型还原炉生产线上,全行业唯一自主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内壁银涂层,反射着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辐射再回到多晶硅棒,在还原炉上不仅防止了不锈钢内壁的杂质污染,更节省了宝贵电力。炉内,一根根3米多高的多晶硅棒从筷子粗细的硅芯开始“生长”,最终将长成碗口粗细。多年来,企业用清洁能源生产多晶硅,是目前全国使用绿色能源比例领先的多晶硅制造企业,有效减少了光伏产业自身的“碳足迹”,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作出了应有贡献。
青海亚洲硅业多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 甘易武:目前还是根据改良西门子法的新的这个工艺特点,积极进行技能改造,来满足市场的客户需求。进一步做好物料企业间的循环和能源企业内循环工作,不断降低物耗能耗,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海将新能源作为全省工业经济、经济形态重构转型重要抓手,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倡导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抓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耗,着力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结合青海省实际,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了《青海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对促进青海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青海省工信厅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 周艳:近年来,省工信厅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推动盐湖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兴产业,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6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户、绿色工业园区6个。“十四五”前三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已累计下降11.1%,超额完成“十四五”工业能耗目标任务。
作为一家传统电解铝生产企业,今年,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打破单一铝液与铝锭的生产,借力新能源和新基建发展机遇,延长产业链,找到突破口,开展铝合金支架、电缆、逆变器、铝合金网围栏等铝产品研发与销售。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主任 李凯:在绿色发展方面,包括做强“铝业+新能源”产业链,大力开展绿色电解铝品牌建设,参与绿电交易,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占比。通过节能降耗,同时提高我们的绿电占比,将绿色铝给我们的下游汽车制造企业,这样的话可以实现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溯源。
如今,节能降碳的“含绿量”正不断在实践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含金量”,铺展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青海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品,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