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青海省演艺集团:勇担文化使命 绽放文艺之花

来源:长云网作者:段莉 孔维东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4-09-23 查看数0

近年来,青海省演艺集团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为全省文艺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九月的青海,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但青海省演艺集团排练厅里却是“热火朝天”,艺术总监和演职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剧目排练。每一场精彩演出的背后,倾注的是演艺人的热爱与坚守。有时为了塑造好角色,他们加班到深夜,反复琢磨,反复训练,为了达到全剧高质量的艺术呈现。

青海省演艺集团策划创作部编导  和佳杰:我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一些作品的创排以及细化的部分。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为以后创作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我是在外地学习了10多年,回到了这里,想通过自己的一些所学,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可以更好地宣传我们的青海。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集团内现设有民族歌舞团、平弦剧团、京剧团、杂技团、乐团、花儿艺术团等6个业务团,在职职工270余人。从民族戏剧到歌舞杂技,省演艺集团始终落实文艺创作生产演出的本职,立足本土优秀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重点剧目创排。今年,《青春铸剑221》在北京天桥剧院成功上演,这是青海省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创作的首部歌剧作品,不仅是青海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青海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青海红色故事的生动实践,更是以艺术的形式对“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生动诠释。

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副团长  王雪:我在歌剧《青春铸剑221》中扮演的是工程师沈思源的妻子余曼婷。在整个排演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演职人员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24个滚烫的字印在自己的心里。通过这些剧目走进剧场,很多观众都更加了解青海,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青海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  索南达尔吉: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从不同的形式,而且不断地创新,去讲好“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去深入挖掘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科研工作者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舞台之上,大家倾情表演、绽放光彩;排练场上,大家潜心学艺、钻研业务。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杂技这门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来说,更是如此。杂技团团长吴永红告诉我们,对于杂技表演者来说,压腿、下腰、倒立、翻跟头……这些基本功必须坚持练,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体能和毅力的双重考验。

青海省演艺集团杂技团团长  吴永红:他们现在这一批孩子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了,在杂技的艺术生涯里来说有一点点岁数大了,但是我们青海的特殊原因,所以这帮孩子是咱们高原上的“轻骑兵”,是这一帮孩子一直在坚持和传承咱们现在的青海省杂技团。其实现在杂技是需要传承的,我还是希望有新生代。

青海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  索南达尔吉: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抓好人才培训、艺术创作。我们就不断通过学习交流这种方式,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文艺为民。省演艺集团践行“人民演艺为人民”的理念,编排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将青海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推动优质文艺资源向基层下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场场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节目在这里生根发芽,一段段真实生动的青海故事从这里传唱万家,一项项优秀传统技艺在这里传承发展。

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村民  郭正森:这种艺术形式在我们村很少见,有戏剧、花儿、杂技,这种高品位、高质量的节目特别好。

作为我省文艺领域的骨干力量和舞台艺术的主阵地,省演艺集团抓改革、求创新、促发展,建立健全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制度,通过十余年的改革,真抓实干、奋力发展,彰显文艺工作风采。

青海省演艺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大鹏:我们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还有高原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我们陆陆续续下乡演出,近三年当中,我们达到了2450多场。我们集团公司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进和创作出讴歌时代、无愧人民的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海故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