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西宁:吹响绿算产业“冲锋号”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刘羿楠发布时间:2024-09-07 查看数0

今年以来,西宁市依托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发展格局,积极有序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推动西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的黄河公司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对远在海南州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进行详细监测,风速、风向、土壤含水量等每一项数据都与塔拉滩生态修复紧密相关。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主管 叶得力:我们的数据上传到阿里云,目前由阿里云进行数据的保存和分析,后期我们也要把这个转移到黄河公司自己的数据机房。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像一张看不见的网,遍布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保障算力源源不断的根本便是能源。依托青海富集、稳定的清洁能源和冷凉干净的气候环境优势,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在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安家上线”,目前已建成一期项目标准机柜6000架,互联网骨干网络带宽3600G,通过国家CQC数据中心A级认证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认证,二期、三期项目建成后,标准机柜可达2万架。

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高级业务总监 冉永明:从西宁来看,基本上处在我们国家几何中心(位置),所以西宁作数据中心,来算全国数据,我们是一个中心交互点,这样网络是最优的。

除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这一网络优势,西宁在产业布局上不断更新,通过加快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存储中心、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为“绿色算力”发展保驾护航。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干部 杨宇斌:重点围绕培育未来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生命健康产业,引进落地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绿色算力中心、青海绿电智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光伏+储能一体化发展。

抢占未来产业的优势还不止于此。专业人士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高级业务总监 冉永明:青海的西电东送,一度电3毛多,如果按照3毛去算,我们只有4500到5000元的收入,如果转换成算力,我们一年有10到12万元的收入,这样就大力推动了我们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电力就近消纳、承接国家新质生产力,我们青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绿色算力,青海可期,西宁可期。今年,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未来,大批绿色算力和AI+行业的创新人才将从这里孕育而生。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经理 彭菲:大模型的研究确实需要算法和算力,尤其是算力,目前还是相对比较紧缺,青海的算力能源相对比较充足,所以能够将研发力量和算力结合起来,会事半功倍。

目前,西宁市已谋划绿色算力重点项目15 个,总投资约140 亿元。签约绿色算力项目4个,总投资32.4亿元。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中毅: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立足“3+3”产业布局,把我们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算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方向,以拉投资、稳增长、产业转型作为我们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增长新引擎,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