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面对面】上半年我省保障各类救助对象63.69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截至6月底,全省共保障各类救助对象63.69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保障资金12.67亿元。
今年60岁的赵彦均是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辖区的低保户,由于患有糖尿病、尿毒症,常年需要服药、定期透析,属于因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人员,街道将其纳入动态预警监测,定期进行关心随访。
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办事处解放路社区居民 赵彦均:社区、街道及时对我们进行帮助,像我们生病以后,拿着发票到办事处,及时地给我们报销,对我们特别关心。
动态预警实时监测,让社会救助更加稳定持续。今年以来,我省累计新增救助对象2.4万人,退出救助对象1.96万人。同时,将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5.34万监测对象中的3.59万人纳入民政救助保障范围,占防止返贫监测人口的67.31%。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主任科员 刘永瑾:将全省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86.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贫困预警监测范围,在对应设置主动发现、动态管理、政策落实等3个类别36项不同维度组成的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缺少劳动力等11个风险点,做到多点触发、智能预警。
依托现有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和低收入预警系统,深化对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监测管理,我省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政策举措,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 李国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救助、其他救助帮扶等五类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1+5+N”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推动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