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助力 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在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有一处地球上极其像火星的地方,现在,这里正在科技的助力下,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紫金山天文台墨子巡天望远镜,高10米、重50吨,该望远镜30秒拍摄的图像就有1.76G,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的大小。自去年9月17日墨子巡天望远镜首光仪式以来,已经拍摄了5万多幅图像,发现了300多例超新星候选体等高能时变天体。
紫金山天文台墨子巡天望远镜运维高级工程师 李振强:(观测以来)获得了69000多个小行星的26万多次观测数据,新发现近地小行星11颗;并为“天问2号”任务目标小行星开展了定轨观测服务,提供的数据在所有参与任务的望远镜中最优;在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超新星、伽马爆和小行星监测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科学成果。
离墨子巡天望远镜不远,就是中科院AIMS望远镜,这也是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它的投运填补了国际上没有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 高碧源:现在国内对于红外波段的天文观测,其实空白是很大的,很多设备就是做红外也是短波红外,我们这个已经到了12微米长,就是中长波了。因为现在整个国际上对于磁场测量,还是选用我们之前的固有磁场测量方式,我们这个就是想利用中红外的优势,来实现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步。
一座座高科技的天文望远镜落户冷湖赛什腾山,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优质暗夜星空资源。2017年,海西州委州政府与青海省科技厅积极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及高校展开合作,在海西地区开展天文台址资源考察,一系列研究表明,冷湖地区完全具备建设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的条件。
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 杜鹤岩:2021年8月,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成果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研究成果证明赛什腾山可观测时间和视宁度这两个关键指标,与智利、夏威夷基本持平,完全具备世界优质天文观测台址的资质,完全可以支撑光学、红外大天文设备发挥科学探测能力,而且冷湖镇海拔只有2700米,可以建设理想的后勤支撑基地。
自“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海西州委州政府多次举行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积极协调解决各科研单位工程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合力推动基地建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程师 车慧利:最早的基建,都是当地政府修路、房子,包括现在的(观测)平台。我们这边装调是从2022年4月开始的,装调以后,他们基本上隔几天就会上山,然后问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目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已引进11家科研单位14个项目45台望远镜,大科学装置投资额达30亿元。墨子巡天望远镜等4台望远镜已投入科学观测,落下闳望远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等7台望远镜正在调试。今年5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又与海西州政府签署了“4.2米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平一鼎:我国目前尚没有4米级别口径的天文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我们紫金山天文台4.2米天体测量望远镜主要服务于自主建立和维持太阳系天体高精度历表的观测需求,同时广泛服务于各类天文科学目标。紫金山天文台这台望远镜建成,将是中国最大的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和国际上最大的太阳系天体精密测量望远镜,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口径望远镜布局,推动我国地基光学天文的跨越发展。
今日的冷湖因天文观测声名鹊起,往日荒芜的石油小镇华丽转型,正用一个个“全球首个”“世界最大”“观测能力最强”开启新的发展动能,依托天文观测基地和类火星地貌的自然景观资源,创新产业业态,促进天文观测、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绿色算力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从石油城到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 杜鹤岩:统筹推进园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保护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环境,保障观测基地大型和未来超大型光学望远镜对暗夜条件的要求,为建成世界一流天文观测基地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