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门源:“名匠工作室”为非遗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日,海北州门源县为首批成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热藏族服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措龙滩腰刀锻制、河湟刺绣(门源刺绣)等5个“名匠工作室”授牌,发挥优秀技能人才引领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非遗名匠,助力门源非遗产业发展。
海北州门源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热藏族服饰传承人 阿金措: 希望通过我们的华热藏族服饰,向外界展示门源特色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传递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门源县创新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四名工作室建设工作,建立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制、导师制,明确职责任务、考核奖惩及监督管理,并加大经费支持,实现以才带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目前全县已命名挂牌各类工作室17家。
海北州门源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萍:我们将以工作室建设为引领,持续加强非遗继承和传承、创新和创造、转型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和集聚效应,做好传帮带,推进非遗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