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绿色突围”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陈星霖发布时间:2024-08-12 查看数0

青海是全国第四大沙区和“三北”工程重点省,多年来,我省坚决扛起防沙治沙责任,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在浩瀚荒漠进行一场“人进沙绿”的“绿色突围”。

在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口“国家森林乡村”的牌子夺人眼球。统一的红瓦白墙,户户门口树成荫,村庄深处的“泉水湾”成为村里的标志。而以前,“泉水湾”里不只有泉水,还有让乌兰县城饱受肆虐的风沙。

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民 韩世杰:前几年,每到二三月份我们河东村都会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在外面干活耳朵里都是沙子,泉水也变成泥汤汤,挑回家的水不沉淀半个小时根本没办法喝。

2009年,乌兰县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为确保苗木存活,乌兰县林草部门选择有水源地的沙漠地带进行苗木深栽造林。

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委会副主任 马有布:当时我们还担心泉水湾里泡树苗会污染水源,还担心饮用水变少、封禁后没有放牧的区域,现在看来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高级林业工程师 雷发宙:我们每年由林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和“民兵应急连”,深入泉水湾防风固沙保护区域,大力实施草方格和植树造林等工程固沙措施,沙尘暴天气数量也明显下降,以往“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一去不复返,河东村还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小气候”。

环境的变化让希里沟镇河东村村民切实体会到“生态保护”的好处。在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中,村里采取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庄周边、巷道两侧空地“见缝插绿”。如今,河东村碧水青山环绕,家家户户争创“美丽庭院”,一幅生态惠民、森林乡村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 张文栋 :近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28.36万亩,县域荒漠化面积减少18.7%,植被的总盖度得到大幅提升,沙区周边村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草要怎么种?因地制宜是关键。在青海三江集团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晾晒打包今年的生态草籽。近年来,青海三江集团加强优良草种特别是优质乡土草种选育、扩繁、储备和推广利用,不断提高草种培育能力,满足生态建设的草种需要。

青海三江集团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推广应用中心主任 张丙苍: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选育出了“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牧一号老芒麦”等12种乡土良草品种,通过了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填补了省内空白,解决了我省无适应草种用于生态建设的问题。

研发乡土草种,探索治沙经验。多年来,贵南县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四滩两沟两线一流域为重点”的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创新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举”工作措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海南州贵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程师 窦启福:今年共投资1.08亿元落实国土绿化项目25.85万亩,科学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北”六期攻坚战。

绿进沙退,久久为功。2023年,青海以黄河流域、湟水河沿岸等区域为重点,督导各地完成国土绿化任务454.72万亩,全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46.18万亩。青海以“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全力打好新时代青海“三北”工程攻坚战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青海片区阻击战,为加快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