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原勘探新引擎
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离不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近日,中国石油开放日——东方物探站活动走进青海冷湖。多家媒体在青海物探鄂博梁Ⅲ号三维项目营地,深入野外物探现场,近距离感知物探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的贡献。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8月初,在柴达木盆地腹地,一场关于能源的探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力争揭开这片古老土地下隐藏的油气宝藏。
东方物探青海分公司鄂博梁Ⅲ号项目组副项目长吕思霖: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在鄂博梁Ⅲ号、冷湖六号-冷湖七号西高点三维项目施工现场,今年这个项目部署满覆盖是1200个平方公里,总体的施工面积是将近4000个平方公里,目前项目鄂博梁Ⅲ号已经结束,我们正在冷湖六七号这个项目上施工。
物探又称地震勘探,形象地称之为给大地做“CT”。作为东方物探青海公司的一号工程,鄂博梁Ⅲ号项目位于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恶劣,项目自3月启动以来,1600多名物探人员便布下了一张“擒”油“捕”气的“巨网”。
东方物探青海分公司鄂博梁Ⅲ号项目组震源项目长高宇:东方物探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吨位宽频可控震源,通过仪器获取地下的构造,通过构造看地下有没有石油或者天然气或者煤什么的各个方面的地下构造,地下资料特别的好。
在冷湖这片复杂的地质结构中,低频信号就像是一位拥有透视能力的魔术师,将地下世界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东方物探装备服务中心仪器分中心主任 岩魏:我们看到这个黄色的设备是我们的节点采集仪器,它是可以拾取地表的地震波由人工激发的地震通过地层的入射反射,再通过它接收到采集站,我们到节点的内部在野外执行完生产工作,再到营地进行下载合成,形成我们的地震剖面数据。一天总的数据量达到了30T,就像高清电影一部是4G左右,等于一天我们的数据量达到了7500部高清电影的数据。
烈日如火,风沙漫天。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克,一幅幅地下地质构造图被精准绘制出来,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
东方物探青海分公司鄂博梁Ⅲ号项目组 副项目长 吕思霖:我们现在地震勘探不仅要探得深,更要探得准,还要探得清,我们会尽全力把控每一个施工的采集环节,做好我们的采集资料品质的质控,为了满足这些高品质的资料。
东方物探公司在青海探区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基于“两宽一高”可控震源低频勘探技术、单点高密度采集技术等数十项新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得到推广应用,广泛应用无线节点、AI智能识别等多项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推进高效勘探、效益开发,为青海能源供给发挥着积极作用。
东方物探青海分公司副经理刘永春:按照油田增储上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打造青藏高原新能源基地的战略需求,发现更多的构造圈地,为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