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中国式现代化的海西篇章】深挖资源优势 描绘“诗与远方”新画卷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刘羿楠发布时间:2024-08-09 查看数0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构成了海西丰富多彩和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海西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旅游业在探索中转型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文旅融合越来越紧密,在我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八月是海西最美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天空之镜”吸引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打卡游玩。

甘肃游客 王瑾瑶:今年这里新建了特别多的盐雕,真的很震撼。坐着小火车来观赏盐湖,跟童话世界一样。

为更好地保护这里的资源环境和风俗文化,盐湖开始由过去的单一湖盐开采,逐步向旅游观光转型。

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平:自2016年打造以来,进行了前后六期的升级改造,在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及游客接待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方面,我们也是进行了大量的升级改造。

昔日以单一食盐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区旧貌换新颜,在“深入挖掘盐湖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出旅游、商贸、住宿、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集群,形成目前吃住行、游购娱、科研考察、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为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树立了榜样。

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民宿经营户 张海平:每天16个房间基本上住满人。在老村子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种地、放羊,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开民宿,眼界开阔了,钱也挣得多了,收入一年是(以前)老村子的八九倍。

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以前距离茶卡镇20多公里,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经济来源。2013年,借助于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全村整体搬迁到茶卡镇,随着近年来茶卡盐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巴音村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村。

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委会副主任 祁永娟:全村35户现有客房是328间,床位756个,餐桌128张,餐位是732个,旅游收入已成为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海西州是青甘旅游大环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环线上除了茶卡盐湖外,还有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和大柴旦翡翠湖。2017年,青海中天硼锂矿业有限公司利用废旧矿坑开始打造翡翠湖景区。

青海中天硼锂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诚:经过十多年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坑10平方公里,采用抗旱抗盐碱的芦苇作为培植草种,培植了4平方公里的高原湿地,另外2平方公里的植被也在培植当中。

海西州大柴旦翡翠湖景区运营经理 李杨: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景区的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2.2万人次,经过景区四年不断的改造和提升,目前大柴旦翡翠湖已被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

2017年,青海盐湖股份围绕“打造大盐湖、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开始打造察尔汗梦幻盐湖景区,突显盐湖文化及其工业文明,迅速成为海西旅游又一热门打卡地。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三倍,增幅位居省内主要景区第一。

海西州格尔木梦幻盐湖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苗红良: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察尔汗盐湖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旅游景区+文化园区”双核驱动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海西州深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潜力,相继实施文旅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21.44亿元,新增A级景区7家。今年1到7月,海西州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66%,旅游收入达到62亿元,同比增长18.85%。

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 局长 杨金山:近年来,海西州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实施了全省第一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为海西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发展保证。

同时,海西州统筹旅游要素,结合中国“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青甘、青藏两大旅游环线,同时延伸布局融合产业,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天文观测研究基地。

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 局长 杨金山:海西州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的战略布局,按照海西“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块”的生态旅游发展布局,推动生态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为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出海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