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从“养老”到“享老” 托起稳稳的幸福感
青海连续十年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民生十项实事”项目,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亿元左右,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阿姨叔叔,自2023年实施全省困难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以后,咱们家庭也配备了一些生活必需的物品,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怎么样?很好,真得很好!
李明秀是我省适老化改造项目的首批受益人。家里安装的无障碍扶手、淋浴椅、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器等,让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带来的便利。
西宁市民 李明秀: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像我们看个报纸有放大镜,腰疼的时候把那个腰带戴上,给我们的车子,我们买完菜拉上挺方便的。
“十四五”以来,省民政厅着眼有效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条件,先后争取各级财政资金2791.2万元,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469户,切实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化和幸福指数。
西宁市民 朱秀莲 :在家里我一个人,这儿有这么多人,很开心。平时洗头、洗澡、剪指甲、洗脚,我感觉挺幸福的。
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我省首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个性化、丰富多彩的日课活动,充实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心还配有专职康复训练师,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
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经理 高宗慧:城西区民政局投资1900万建成的,给咱们辖区内的刚需老人提供兜底服务。
早上11点,城西区彭家寨村“老年幸福之家”也开始热闹起来。
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村村民 罗永兰:有时候我来这一面锻炼身体,一面跳舞唱个歌,到点我们村上60岁以上的免费吃饭,好得很。
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村村民 刘延吉: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很便利的条件,有了免费的场地、免费的开水,我们喜欢这个地方。
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4人,居民可以根据喜好到“老年幸福之家”各功能室活动,还可以在爱老幸福食堂吃营养午餐。
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村党支部书记 杨文海:自从办了老年幸福食堂以后,每天吃饭的老年人有400多人。
2023年,我省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建设,依托现有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50个具备助餐、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依托现有农村互助幸福院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推进邻里互助助餐模式,探索推动100个村设立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站点。省级财政投入750万元,对15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青海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 李满庭: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好民生实事工作既定任务,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构建县、街道、城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持续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为民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