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七十年砥砺奋进前行 绘写果洛壮美新画卷】果洛:织密基层治理“平安网” 筑牢社会治理“平安盾”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4-08-03 查看数0

果洛州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玛沁义警”、“三江源·检察蓝”联动解纷工作法等经验做法,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平安网”,筑牢社会治理“平安盾”。

夏日的果洛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大武派出所民警联合辅警、村警和义警在城镇周边牧家乐开展巡查。夏季的牧家乐多数是牧民在户外临时开设,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由于作为义警的牧民党员才桑对周边牧户的情况相对熟悉,这让各项排查和劝导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尼玛龙村党员 玛沁义警 才桑:(藏语)通过配合民警的工作,我们能及时解决一些问题,能为村民办一些好事,我感到非常高兴。

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模式,玛沁义警由个人自愿报名,经过审核后选任,主要由牧民党员、生态管护员、退役军人等人群组成,采取“自愿无偿 公益服务”的工作原则,主动参与纠纷调处、治安巡防、法治宣传等工作。由于义警本身就处于群众之中,能够及时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通过和民警联动协作,实现社会治理群防群治。

果洛州玛沁县商户 王计同:我们遇到什么事或者什么困难给他们反映,他们都能够及时给我们解决,有他们在这里我们非常放心。

果洛州玛沁县公安局大武派出所所长 侯小山:玛沁义警凭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民辅警共同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矛盾再次激化,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为公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案件的发生。

如今,在玛沁县的村镇牧区,活跃着一支由425名“玛沁义警”组建的群防群治队伍,通过志愿参与矛盾调解、治安巡防、法治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实现基层联防联控全覆盖。

果洛州玛沁县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周晓明:目前,“玛沁义警”实现覆盖全县六乡两镇,通过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义警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有效缓解了部分基层派出所警力少、防控盲点多的问题,进一步织密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网”。

坚持预防和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达日县人民检察院将诉前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意识融入办案日常,对符合法定条件且当事人双方有和解意愿的案件,向所属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发《移送人民调解委员调处函》,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在不断实践中,达日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出以“检调对接”“跨域协作”“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源·检察蓝”联动解纷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在检察环节高质量化解,去年11月,达日县人民检察院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

果洛州达日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达加:以检调对接、跨区域协作、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贯穿检察办案全过程,最终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效果。

着眼于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平安盾”,果洛州目前已建成州、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并形成了班玛经验、达日牧长制、久治“十户长”制等一批典型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果洛州委政法委副书记 桓鑫:下一步,果洛州将紧紧围绕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重点任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多点发力、多元治理,从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谋划推进平安果洛建设,以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填补基层治理的“空白点”,激活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全面提升果洛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