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织密防汛网 筑牢安全堤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杨燕发布时间:2024-07-22 查看数0

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防汛最关键、最吃劲的阶段。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省各有关部门立足应对极端天气,加强协同联动,在“防”字上下足功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前瞻、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报信息,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入汛以来,我省天气气候形势严峻复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极端强降水呈多发、重(zhong)发趋势。省气象局积极做好递进式气象服务,在织密综合气象观测网、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上持续发力。

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 李周藏:全省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国、省、市、县四级联动和灾害性天气的会商研判,全链条开展防汛减灾、重点行业、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递进式气象服务,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下好“先手棋”,多措并举守安澜。在西宁市湟中区教场河康川新城至入湟口防洪应急修复工程现场,督导组实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西宁市湟中区水利局河道治理中心副主任  赵善胜:其中左岸516米,右岸543米,修建防洪道路534米,拆除现有的桥梁和重建三座,工程实施完成之后能够给周边群众带来交通通行便利,同时也解决了教场河康川新城入湟口段多年以来的防洪压力。

绷紧弦、拉满弓,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强化对重点地区风险隐患排查,细化人员转移避险预案,将预警发布和“叫应”工作落实到基层末梢,严格落实防汛关键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西宁市防汛抗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马文海:西宁市已制定了相应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建立了高等级别的暴雨临灾预警“叫应叫醒”机制,解决了上下左右谁来“叫应”、“叫应”谁的问题。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自然灾害救援处处长  王峻鑫: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和水库、河湖堤岸等重要部位的隐患排查整治进行“回头看”,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到位,风险管控到位。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协同,会商研判,及时补充更新、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做好应急抢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