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高铁赋能旅游 让“诗与远方”近在眼前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张璐发布时间:2024-07-19 查看数0

2014年12月26日,青藏高原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开通运营,青海从此迈入高铁时代,高原交通版图也有了新的延伸。

37岁的李宁是海北州门源县家喻户晓的文旅达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而他的决定,也来源于兰新高铁。短短几年,在李宁和团队的打造下,照壁山景区迅速成为众多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打卡地。

海北州门源县照壁山景区负责人 李宁:无论是我个人的成长还是公司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兰新高铁的赋能。这些年随着高铁开通运营,“金色门源”招牌的知名度直线上升,游客数量的大幅增加,门源的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兰新高铁东起甘肃兰州,经青海西宁、甘肃张掖、嘉峪关,终至新疆乌鲁木齐,线路全长1777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218.4公里。受益于兰新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距离西宁150公里的门源县城,从一个没有铁路的偏远城镇直接跨入了高铁时代。西宁到门源的时间,也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38分钟。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门源站副站长 林松保:自从高铁开通以后,门源的老百姓到达省会西宁,当天去当天回,走亲访友、去办事、去购物非常便捷,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这些年,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门源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游客乘坐高铁来门源观赏“大美青海 金色门源 百里花海”的美景。

依托兰新高铁,海北州门源县的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百里油菜花海、岗什卡雪峰、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更具影响力,文旅活力持续释放。2013年门源县接待游客130万人次,2023年游客达200.38万人次,增长了1.5倍。2024年门源县宾馆已增至65家,同比2014年增长3.8倍;农家乐同比增长11.88倍;旅游从业人员增长3.27倍。飞驰的高铁为高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跑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海北州门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干部 安玲:自2014年门源实现通高铁以来,整个门源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在对外交流和对内引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因为高铁,门源人出门行也更加方便,外出务工、经商、旅游、购物等方面更加便捷,信息流、人才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刺激门源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长路放歌行致远,大道通衢奔共富。祁连山下一列列高原动车像道道银色闪电,飞驰于高山峡谷间,让“诗与远方”近在眼前,也成为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 焦瑜:兰新高铁开通以来,青海旅游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累计接待游客3.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73.6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14年的1.3倍,省外游客中,通过铁路入青的游客约占比37.8%,铁路沿线地区游客量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