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型储能集群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青海丰富的资源优势,抢占“新能源+储能”新赛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多能互补的储能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全面开展锂电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吸引一批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生产企业落地园区,初步形成了锂电池产业联盟,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目前拥有电池32.5吉瓦时、正极材料16万吨、隔膜1.5亿平方米、铜箔2万吨、壳体3500万套等产能规模。
今年,开发区新引进落地浙江海得20吉瓦时储能电池机柜、中国电建10吉瓦时短时高频储能机柜组装生产线等项目,逐步形成了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铜箔、机柜等相对完整的锂电储能产业链。
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凌:市场前景很广阔。未来建成以后,(一期)产值大概4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我们会尽快推进项目落地投产。目前是分了三期,第一期6吉瓦时,第二期是6吉瓦时,第三期是8吉瓦时,总共20吉瓦时。
为加快推进储能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发挥储能调峰效能,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今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吴秀霞:《方案》从完善配套政策、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引领示范性项目建设、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提升储能产业能级、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建设多元化新型储能项目七个方面明确了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
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开发区加大新型储能项目谋划力度,构建多元化储能产业体系。以南川工业园区为试点,集中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项目。重点发展前驱体材料、磷酸铁锂、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等锂电池关键材料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推进“光伏+储能”一体化发展,厚植新能源产业沃土,全面支撑能源领域双碳目标。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秀霞: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要达到700亿元,储能电池的产能力争要达到150吉瓦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00万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产值我们要力争达到1000亿元,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到200吉瓦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