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全面深化改革】青海:改革潮涌风正劲 长风万里启新程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江源大地奏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青海通过积极构建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破难题、强保障、补短板、强弱项,通过释放经济活力,守牢安全底线,补足民生短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干事创业力量……高质量发展活力涌现,开创了现代化新青海的崭新局面。
首次实现冰鲜虹鳟鱼出口,青稞深加工产品首次出口香港;今年1到5月,青海出口冷冻虹鳟鱼5755万元,占全国虹鳟鱼出口总额的96%,锂离子蓄电池出口3335.7万元,同比增长60.1倍……把握新机遇、面临新挑战,青海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链加快完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宁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尹卫锋:西宁海关持续推动青海外贸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近年来,我们以西宁综保区建设积极地促进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推进了“青货出海”新的动能。进一步推进包括“新三样”在内的青海特色优势产品,持续地扩大出口。
清洁能源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青海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判断当前形势,抢抓清洁能源发展黄金窗口期,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大局,强化招商引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宏洲:积极发挥央企的作用,在海南州兴海县打造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集光伏风电于一体,在海西州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暖。我们将在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当中积极发挥作用,加快投资建设新能源,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青海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也是念兹在兹,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青海指明前进方向,为青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黄南州委常委同仁市委书记何杰:在众多叠加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机遇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聚力打造生态“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战略等机遇,以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想问题、谋发展、作决策、抓工作的根本要求和行动自觉。
青海大美,因改革而活;大美青海,因改革而兴。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的实践中,青海生态工作始终连接着一个关键词:改革创新。这些年,青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聚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大胆探索开展先行先试,以实际行动绘就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美好画卷。
青海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平贵:青海林草湿荒沙和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5%左右,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肩负着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维护生态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我们要聚焦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生态惠民富民、生态环保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为全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贡献林草力量。
用创新理念引导改革实践,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通过深化“放管服”,递次更新营商改革“版本”,一批企业优化整合重组,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一批中小微企业得到扶持,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之路走得越来越坚实。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赵丁丁:先后实施“建设年”“优化年”“攻坚年”等行动,递次推进营商环境改革1.0、2.0、3.0,全省营商便利度持续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近5年,全省营商便利度从52.59提升至86.84,市场主体从41.78万户增加至57.1万户,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破浪前行、奋勇追击,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