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34个“全国土地日”】青海: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青海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全省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阡陌纵横,黄绿色块交织。黄河岸边尖扎县的冬小麦再过十几天就要开镰收割。尖扎县自然资源局的干部再次来到措周乡措干口村,了解这块复耕土地上小麦的长势情况。
黄南州尖扎县措周乡措干口村村民 才关太:(藏语需翻译)以前大家不愿意在土地上花力气,这片地全部种了核桃树和果树,今年年初县自然资源部门的同志给村民做工作。后来经过宣传,大家都在这80亩地里种上农作物,你看现在小麦快收割了,多好,打了粮食心里踏实,
今年,尖扎县康杨镇格曲村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对村里50亩园地、林地进行了复耕复种,真正让良田成为了“粮田”。
黄南州尖扎县康杨镇格曲村村委会副主任 马俊:2023年,我们主要就是抓了一些撂荒地,今年我们主要抓了“非粮化”,我们格曲村总共780亩土地,这边七八十亩都已经种上小麦和玉米。
尖扎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高原农牧交错带,山区约占县域总面积的90%,宜耕后备资源仅占县域总面积的0.21%。如何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保证耕地质量达到“量质齐飞”?近年来,黄南州尖扎县扛牢耕地保护责任,从“践、挖、疏、堵、宣”五个维度出发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黄南州尖扎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 马进良:近三年来有效增加耕地3130亩,其中扎实开展三年跨省域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2180亩,有效增加耕地1800亩。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在海南州贵德县新街乡鱼山村、河东乡周家村,原有“非农化”问题图斑已经进行整改恢复、土地进出平衡,复耕复种成效凸显。
海南州贵德县河东乡周家村党支部书记 金应科:全部恢复了180多亩地,基本上都种上了。这是咱们村里定下的制度,一个是和村民承包地的保护耕地保护制度;第二个是我们通过制度落实到人,禁止在耕地上采挖、采砂、取土。
海南州贵德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工作人员 孙成才:我身后这块地当时水利部门实施的防洪工程的一个拌合站,然后我们通过对责任单位还有属地乡镇,积极的进行了整改后,当时是4.3亩基本农田是0.8亩。
贵德县作为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21个试点县之一,通过天上看、地上寻、网上查,“技防”+“人防”机制,让耕地保护长出智慧监管的利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海南州贵德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 马明:全县去年是新增耕地入库2760亩,通过耕地进出平衡项目,新增耕地7965亩,同时今年也落实了总投资9000万元的三个土地开发项目,预计新增耕地是3900亩,耕地面积呈逐年正增长的一个趋势。
近年来,青海省扛稳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不断改进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确保全省838.7万亩耕地和737.11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孔措瑞: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占用成本,指导地方多途径补充耕地,确保全省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低。全面完成国家对我省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考核任务,全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