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进行时】青海:60%以上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
为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擦亮青海农畜产品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2023年,60%以上的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成功培育多个特色品牌,帮助销售青海农特产品达4.6亿元。
在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声音此起彼伏,橱窗里的铜银器琳琅满目。阳坡村的铜银器制作历史悠久,有着“青海铜银器看湟中,湟中铜银器看阳坡”的美誉。依靠这一优势,阳坡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建立铜银器加工基地,找到一条更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村民 王富邦:东西部协作的资金1,000万元到位之后,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咱们的一期项目总投资1,990万元,一期项目建了34栋这种前店后院式的加工作坊,当时需要这种加工场地的匠人立马就入驻进来。
银铜器加工大户王富邦告诉记者,铜银器加工基地的建成不仅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且作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也得到了传承。
如果说致富需要项目这个支点的话,那么东西部协作资金则是翘起群众致富的杠杆。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具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天然优势,如今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成为全省最大的草莓育苗基地。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 贾贵顺:通过东西部协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发展到现在是特别好,村民的分红资金能达到340多万元。
玉拉村还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与江苏省农科院积极对接,建立合作,挂牌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宁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由此开辟了草莓“西苗东输”的新路径。这条新路径也延伸到了海东市循化县,深耕循化特色农产品的天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帮扶下,让循化的“一核两椒”品牌再添新军。
青海天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福财:正因为有了东西部协作帮扶的投入,让我们提振了信心,扩大经营,就是把产品做到多元化,丰富产品线。然后从最开始的单一的粗加工方式,到现在的深加工延伸出了差不多有30多种单品,直接增加就业40多人。
循化县的青海化青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养殖公司,畜禽粪便的处理一直是他们最头疼的事,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曾经的头疼事变成了增收的法宝。
青海化青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韩维国:我们就购进了高温的一个发酵罐,生产有机肥以后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废弃的鸡粪变废为宝。
江苏援青干部 海东市循化县委常委 副县长 周卫国:我们瞄准循化的特色农产品,延伸产品的产品链,帮助百姓就业。发展农体文商旅,发挥好东西部协作的桥梁作用,帮助我们青海循化的产品销往沿海地区。
针对青海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去年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5.1亿元,占年度总资金的60%,成功培育大通牦牛、湟中奶牛、草莓、梅花鹿、乐都蔬菜、互助独头蒜、民和中药、化隆牛羊肉、共和青稞、同仁蛋鸡等特色品牌。
江苏援青干部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处副处长 朱少明:2024年我们要继续投入在5.3亿元左右,大概占我们年度东西部协作资金的62.1%。继续在推进青海的特色农牧业、特色手工业,还有文旅产业等方面,也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青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