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民生面对面】办好民生实事 守护百姓健康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4-06-20 查看数0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健康青海建设目标,立足省情,主动作为,健全投入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是党和国家关注贫困地区婴幼儿健康的一项民生工程。在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正在为群众讲解营养包领取方法和儿童健康喂养知识。

西宁市大通县居民 白海萍:我家小孩6个月的时候就到桥头镇卫生院开始领营养包了,每天吃一包,现在1岁8个月,一直在吃。

西宁市大通县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全县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落地实施任务,营养包发放范围包括27个乡镇、11个社区。

西宁市大通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 李晓霞:通过营养包的服用,我县适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及低体重儿童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4年我县的目标人群数为4000人,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自2014年起,中央和省级财政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实现全省所有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覆盖,平均每年有7万名以上婴幼儿受益。截至2023年底,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累计受益婴幼儿90万人以上。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处长 尚鸿:基层医护人员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得到普及,儿童看护、婴幼儿喂养知识水平明显提升,儿童营养和健康持续改善。

2022年,我省被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份。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启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两个重点项目,分别投资10亿元和6.5亿元。目前两个中心正在进行院区基本设施建设,预计2025年10月竣工。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 龙黎:核心目标是通过引入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深度合作,让广大群众就近享有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确保项目建成后顺利运行,西安、天津和青海已开展医疗合作。在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设置过渡病区,引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理模式。目前两院已平移新技术46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3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过渡病区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鱼潇:我们开展了青海省的第一例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的治疗,每年至少有50到60个患者是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干预。

两个项目建成后,在合作医院管理和技术评议的基础上,天津和西安的专家将分批长期驻青工作,对于辐射和带动全省医疗救治水平的提升,有效降低省内患者赴省外就医比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 龙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开展以心血管神经及重症医学为重点的学科群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开展以针灸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的学科群建设。

据了解,2023年,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197.7亿元,通过创新完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坚实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