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六个“坚持”为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作出战略部署。其中,第六个“坚持”即“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明确了努力方向。多年来,青海作为西部多民族地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决策部署,也是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年,青海在全国率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率先建立民族团结专项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率先实施创建工作第三方评估,构建起政治引领、党建统领、党政同责、社会同创、全民共建的大创建格局。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徐长菊: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整个民族工作的主线,它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是经过研判的,也是结合青海的实践。“民族团结+”融合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在青海体现得也是非常明显。
青海始终坚持强化文化认同,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并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西宁市城东区依托民族团结丰富资源,建设全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馆,以展览展示为主,互动参与为补充,设置多个板块,综合运用照片、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增进广大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西宁市城东区委统战部副部长 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马启鹏:城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览馆,为我们纵深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路径。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青海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以务实作为开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发展新局面。
青海省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处长 宋卫忠:目前我省8个市州42个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国示范县比例达到93%,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产业,20万各族群众从事拉面产业,30万农牧民妇女从事青绣产业,“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名片,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十年来,青海积极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成388个社区“石榴籽家园”,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社区。
西宁市民 马丽华:我是回族,我们这里面有藏族、汉族,还有土族,来了以后大家都是其乐融融,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
西宁市城北区火车站西站街道萨尔斯堡社区副书记 葸桂秀:社区搭建多样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有利于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公共空间建设,完善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将社区民族团结工作主动融入到社区党建大格局中,融入到社区管理之中,融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之中,教育引导辖区各族居民相互团结、共同进步,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面向未来,继续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中,愈加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能促进人心更凝聚、力量再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群众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青海任重道远,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