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黄河公司:一路向绿 争做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主力军
借助青海丰富的光照资源,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清洁能源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成为我国践行双碳目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行者。
走进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生产基地,车间内太阳能电池片的形成正经历着硅片清洗制绒、等离子刻蚀、丝网印刷、烧结等工序。机器人将硅片搬运到指定位置、机械手按照程序设定制造电池和组件……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魏蓉是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IBC电池一级工艺工程师,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她向总书记递上一块硅片,这个瞬间一直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工艺工程师。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IBC电池一级工艺工程师 魏蓉:从最初生产的多晶电池到普通单晶电池到PERC电池,再到IBC电池,目前我们实现了TBC技术的自主研发,光伏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研制出的产品也获得了国际认证。通过设计提效又可以降本的网版图形,实现了提高了电池转换效率,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银浆单耗成本。此外在2023年,我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和试样,引入了新的添加剂,实现了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并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膜色组件效果,这是一项突破性的进展。
“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是嘱托,是期望,更是目标。2019年,黄河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量产规模的IBC电池组件生产线,平均转换效率达23.5%,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量产IBC电池组件的企业。到2023年,IBC电池研发效率超过25.06%。这一切都是公司员工不懈努力的成果。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 李洪川:在助力国家战略和引领行业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从20%提升到了25.06%,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光伏装机从250万千瓦到现在1071.99万千瓦,增加4倍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营水平属于全球领先地位。
黄河公司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点、难点和创新重点,不断完善支撑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业界率先使用“互联网+光伏”模式,大胆实施“新能源+”,开展“水风光储互补”“光伏发电系统实时在线测试”“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智能光伏电站及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如今,在各项技术研发的大环境下,围绕结合黄河公司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他们的重要使命。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科技与创新部主任 石生斌:如今,电子级多晶硅攻克了卡脖子技术、IBC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了技术引领,国内首条组件回收中试研发线回收率已超过92.5%。同时,我们还布局了光伏同步发电机、组件自动铺装车等诸多新技术。黄河公司正以新的产业、新的规模、新的动能,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一路牵着能源发展、一边连着绿水青山。黄河公司“一路向绿”,争做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行者和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力军,努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的标杆,在引领绿色发展、让清洁能源更好造福人民这一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