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美青海添新绿】护一方青山绿水 变群众幸福靠山
自2021年以来,青海省选定30个林场,开展创建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工作,拓展森林抚育方式,推动数字化巡护工作,全省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屏障作用持续加固,国有林场改革活力充分释放。
生态护林员黄天伟巡山已有12年,现在,巡山信息的更新也更为便捷,通过手机上的生态护林员巡护软件,依靠“5G+森林防火”平台,巡山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连接到三防智能管控系统当中。
海东市互助北山林场生态护林员 黄天伟:以前去山上就没有信号,发现火情或者事故,只能走着上报,一个人一个人的传递,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上报方便多了。
如今,森林管护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智慧化手段,整个北山林区70%区域实现全时段实时动态监控,筑牢生态保护“安全墙”。
海东市互助北山林场林业工程师 袁雅丽:与传统的人工巡山方式相比,该平台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24小时进行实时森林资源的防火巡护,还能利用智能识别软件做自动分析处理功能,搜索监控区域火情,多维度的监控林区内的火灾等有害生物的情况,从火情的智能辨别到出警处置,已经可以从3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通过多年的封山育林和科学养护,总面积为11.27万公顷的互助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8.95%,目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达1209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219种,林区内雪豹、马麝、豺、斑尾雉鸡、玉龙蕨、黄花杓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逐年显现。
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不仅要发挥好生态屏障的作用,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绿色支撑。位于互助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的浪士当村,立足良好生态,全村先后发展农家乐40多家,平均每户人家年收入增加2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在当地群众心中。
海东市互助县白桦林农家院负责人 李生福:多亏我们互助北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我的农家院就是靠这个开的。只要把绿水青山保护好,我们的旅游就会越搞越好。
随着现代林场创建试点工作的开展,全省不断加强森林保护和科学管理,(青海确定创建现代林场试点工作以来,完成场内人工造林4860.11公顷、场外造林691.5公顷,封山育林9189.617公顷,建立苗木繁育基地18处、211.43公顷,育苗157.24公顷,1581.5万株,扩大了林场经营面积,为“三北工程”提供种苗保障。)同时,我省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吸纳国有林场周边群众投入到林场建设中,一片片优质的林场,既是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事业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成了广大群众的幸福靠山。
青海省林草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处副处长 李延德:因地制宜、凝练出符合我省不同区位条件下国有林场的发展路径,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实现我省国有林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