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数十只岩羊在群山间自由奔跑觅食;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管护员们正在开展日常巡护工作;在青海湖仙女湾湿地,迁徙而来的黑颈鹤夫妇正在孵化新生命……如今的青海坚持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在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扩大至19.07万平方公里,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实现源头区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整保护。按照《总体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和相关要求,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在不断创新举措,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孙立军:作为全国首批排名第一、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回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六年以及我们建设这两年,有这样几个重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治理从局部治理实现了向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一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是从以前我们由被动的保护实现主动作为的一个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山更青水更绿,野生动物更加丰富。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区域内荒漠化本底调查、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完成,13处生态气象站全面建成,国家公园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建设的40个管护站管护效能日益增强,1200多名管护员以每年巡护140万公里的力度守护着国家公园里的生灵草木。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才让多杰:今年我们将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青甘两省协作配合,扎实做好设园创建工作。深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新模式,为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聚焦今年的重点生态工程——“三北”攻坚战,青海统筹谋划,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锁边、固源、巩固”同发力的治理路径,明确了防沙治沙总体布局,着力解决好沙患、水患、农田防护林、科技支撑等七大瓶颈制约问题。在海南州共和县,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战,沙珠玉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在海北州海晏县,通过创新固沙方式,调整树种结构,在高寒旱沙区走出了一条固沙造林的新路子。
海北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麻叶拉:下一步,我们将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使海北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遵循“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的重大要求,目前青海已从政策、规划、立法等多方面供给,探索符合实际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形成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等组成的规划体系。全省自然保护地初步整合优化为7大类83处,总面积27.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6%。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青海湿地面积排全国前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青海湖裸鲤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道路上青海稳扎稳打,步履铿锵。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副局长 马建海:我们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持续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落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管理等方面守正创新,高质量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高水平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高站位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让绿水青山永远成青海的优势和骄傲,让国家公园造福人民、泽被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