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湟中堆绣:指尖上的浮雕艺术
湟中堆绣艺术是流行于西宁市湟中区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一。一代又一代民间堆绣艺人以剪、堆等技法和浓厚本土风格的传统原创,传承“非遗”文化出新出彩。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迎宾路上的这座非遗小院,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湟中堆绣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一边精心构图,一边指导学员制作最新的堆绣订单。
湟中堆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乔应菊:这幅作品我陆陆续续创作和构图三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也是我的代表作,缩小版《唐蕃古道》,现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湟中堆绣因丰富生动的立体感达到浅浮雕式的艺术效果,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是汉藏文化融合的艺术产物,它的内容和形式独具青海地方特色,加上其制作技法精湛,是藏族工艺美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湟中堆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乔应菊:堆绣分平堆、棱堆、高堆,平堆比较细腻,做出来的东西比较细,棱堆和高堆比较粗犷豪放一些,用它做动物或者是山水、罗汉。
为了让湟中堆绣技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乔应菊尝试用堆绣技艺呈现青海地方民俗和民族人物、花鸟景观等,形成了独有的堆绣造型和配色特色,并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乔应菊非遗工作室学员 张淑贞:我跟着乔老师学堆绣已经有五六年了,学这个非遗手艺,我本身也特别喜欢,在这边上班,既能顾到家庭、孩子,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觉得非常好。
创新是非遗传承的必经之路。作为湟中堆绣的典型代表,乔应菊坚持将堆绣艺术与现代时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为堆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受母亲熏陶,乔应菊的女儿柳晴雯从小喜爱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代表性传承人 柳晴雯: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我就是想着让我们的堆绣,让这种古老的记忆跟现在的生活更加融合到一起,能把这种非遗在现代生活中融入进去,把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