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端午 感受非遗魅力
6月8号,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也是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不少市民走进青海省博物馆看文物、品非遗、编龙舟,营造出文物和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省博物馆社教活动室,社教人员做了以“你可能不知道的端午节”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带领大家共同探寻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西宁市民 弓佳玉:参加今天的活动,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习俗和龙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概念,认识与端午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节日体验,很有意义。
在互动体验环节,通过现场制作端午节竹编船,让青少年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青海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社教员 马娟:做好节日文化的传承,让大家度过一个有趣的愉快的博物馆时光。
近年来,省博物馆依托青海独有的地域文化和馆藏文物资源,不断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打造“馆校合作”“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等社教活动品牌,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激发文物的活力,提升文物影响力,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青海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李峰:省博物馆将持续做好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阐释,深入挖掘文物价值,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讲好青海文物故事,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