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西:科技创新推动盐湖资源和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海西州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将科技元素、创新举措不断融入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和清洁能源转型发展中,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清洁能源转型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0.98亿元的年产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装卸、铺设、浇筑,赶抓工程进度。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副经理 武建刚 :我们正按照施工进度表保质保量抓紧时间施工,争取以优质的工程质量为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锦上添花。
作为我省盐湖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海西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截至目前,海西州已挂牌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级“专精特新”盐湖化工企业9户,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有效提升了盐湖产业核心竞争力,盐湖化工资源开发利用也逐步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初步形成了盐湖资源深度开发与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体系。
海西州国资委副主任 金泽宇:目前已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了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并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
俯瞰青海中控5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一排排定日镜将太阳能反射汇聚到吸热塔顶部的吸热器上,最高温度可达565℃,被加热的熔盐与水换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樊玉华:我们这个电站配置了7小时熔盐储能系统,设计年发电量1.46亿千瓦时,相当于8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4.6万吨,同时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约12.1万吨。
距离青海中控不远,是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90个槽式集热回路将镜面的阳光反射聚焦到中心真空集热管上,导热油被加热后可以催动水蒸汽冲动汽轮发电机,还可以存储在熔盐罐内,当夜间或太阳辐照不足时换取热量,实现发电机组24小时连续运行。
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运维副总监 刘荣:中广核德令哈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发电4.3亿千瓦时,相当于等效节约标准煤12.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公顷。
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海西州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和创新举措融入到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建设之中。目前,海西州已建成光伏电站176座,装机容量759万千瓦;光热电站3座,装机容量16万千瓦;风力发电场87座,装机容量552万千瓦。清洁能源已成为海西第一大电源,占海西电网总装机容量的98%,成为全国光热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海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州能源局局长 昂智:我们将继续秉承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在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等领域的优势,切实推进青海“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为促进海西州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