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一座“活”的生物“图书馆”——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24-05-28 查看数0

近日,“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资源库去年运行以来,围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奠定基础。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里,研究员们正在通过精密的仪器分离动植物组织,抽取DNA、血液,形成样本。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 张科:我们现在每人手头上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有的可能是野生动物,有的可能是家养动物,像我刚刚提取的那一块的话,是从各个州县上采集的家牦牛的样本,刚刚已经完成了DNA的提取,接下来我们将要送到组织资源库进行分类保存,为后续DNA的检测测试做一个分析,与同类型进行比较。

从实验室提取的动植物样本会送到资源样本库,按需存放,在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样的样本可以存放70余万份。目前,资源库已经协助完成了雪豹、高原狼、青海湖裸鲤等19种三江源区代表性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解析,成功解析了雪豹、野牦牛/家牦牛、藏野驴/家驴、裂腹鱼类等5类动物类群的演化历史和种群动态,搭建了青藏高原动物基因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赵继武:超低温自动化样本库能放30万个样本,还有长期存储库有超低温存储区和液氮存储区,总共能存放48万个样本,现已存储5万多个样本,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的DNA以及动物的血液组织粪便类样本。

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现已建立了样本管理、组学测序、数据分析、信息共享、复原更新等五大功能平台;搭建了自动化超低温存储库、超低温长期存储库、植物活体库、动物活体库、鱼类资源库、药材组分与化合物资源库和微生物库,有效提升了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能力。

青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二级主任科员 刘世铭: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建立的 “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实现了动植物样本全自动化永久保藏、活体保藏、化合物保存、基因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推动我省关键种群、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

目前,资源库收录动物基因组数据超过10TB(读:太字节),构建了由种质保藏中心、种质研发中心和种质信息数据中心,三大功能区块组成的高原种质资源保藏、研究和共享体系,助力了我省玛多羊、久治牦牛、中藏药材等多种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杨其恩:我们将在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藏、鉴定、评价和利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作物育种,青海特有的动物资源开发、品种培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